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關於尤良英事迹心得體會

關於尤良英事迹心得體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關於尤良英事迹心得體會(一)

  在麥麥提·吐魯普的致富路上,尤良英是他的帶頭人;而在達里格村村民的心中,這個曾經一貧如洗的中年漢子,也漸漸成了大伙兒的致富帶頭人。尤良英和麥麥提·吐魯普,都用行動書寫着“先富帶后富、共同致富”的人間美麗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這種推己及人的思想極其符合人的心理活動軌跡。尤良英對貧困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早先,她也是作為一個貧困者存在的,曾熬過很多年的苦日子。尤良英深知貧困的熬人,所以當她了解到麥麥提·吐魯普貧寒的家境后,對他的艱難感同身受,願意出錢、出力、傳授技術,幫助這位維吾爾族兄弟走出貧困、奔赴小康。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麥麥提·吐魯普的可貴也在這裡。在自家日子紅火起來,有了紅棗園、開了農家樂,已不差錢的時候,他每年還是帶幾百人去團場務工。這既可以增加鄉親們的收入,也可以讓其他維吾爾族兄弟走出去學習技術、轉變觀念,過上富裕生活。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共同富裕是人們的理想。按照鄧小平的構想,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由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所以,尤良英既是民族團結的模範,也是先富帶后富的模範,其所踐行的,既是古老民族的優良傳統,又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設計的題中應有之義,她是兵團幹部職工的傑出代表。

  致富的路需要闖,致富需要帶頭人,需要更多人參與。尤良英這位致富路上的帶頭人,近日給達里格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師十三團技術人員就要到村裡來了,給大家講農業技術,讓維吾爾族兄弟的日子富裕起來。有報道說,十三團黨委已經作出決定,通過尤良英牽線,與達里格村結成對子,在農業科技、民生建設等方面,全面幫扶達里格村。有了該團的幫助,相信達里格村會很快改變面貌。尤良英的事迹平凡而偉大,兵團人的情懷樸實而真摯,共同富裕的夢想,必將照進更多地方、更多人的現實。

  關於尤良英事迹心得體會(二)

  今年46歲的尤良英,自1995年參加土地承包以來,19年來累計為團場上繳籽棉15萬公斤、紅棗3萬公斤,創產值600多萬元,個人盈利 150餘萬元,她曾多次評為師團先進生產工作者和勞動致富先進個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和諧家庭、工會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1991年9月尤良英從四川來團場投親,在團場拾棉花看到兵團團場廣袤的土地,她想,老家人多地少,幹活肩扛背挑,一年下來,只夠吃飯。而這裡土地寬廣,土地肥沃,都是機械化,只要踏實肯干,在團場這塊土地上是大有可為的。1991年3月給別人管地,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管地的尤良英,平地放水、定苗打頂什麼都不會,再加上蚊蟲叮咬,起早貪黑的,身心疲憊,但是尤良英看到連隊領導同的關懷,連隊職工的熱情,兵團精神感染和激勵着尤良英,她決心不氣餒,戰勝自我,咬咬牙挺下去。40畝地在各階段的農活都是尤良英自己干,到年底管理費加上拾花費收入5000多元。第一次掙到這麼多錢,尤良英堅定了在團場干一番事業的信念。

  1998年在團場實行兩費自理承包工作中,尤良英承包3號條田。面對曾經熟悉而又發愁的土地,尤良英還是猶疑過,但她有着川妹子一股不服輸的性格,年管理實現棉花單產400公斤、500公斤的風都目標,經過幾年的種植管理,總結經驗,尤良英堅信必須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改善土質結構,3號條田首先要治理鹼斑,從2000年 - -2008年人工挖鹼斑12畝多地,利用苞谷桿、稻殼、樹枝、雜草回填,改善以前成片光禿禿不出苗的情況;其次是人工補種、移苗,儘可能對缺苗地塊最大限度的補救,對小面積不出苗的地塊,採取人工移苗共計6畝地投入8000餘元。

  為了掌握棉花種植技術,尤良英自費訂閱了《棉花栽培高產技術》農業科技等書籍。連隊也及時選派她參加“綠證書”和“棉花栽培的專項技術培訓班”.學習中,她總是把老師講的技術要點一條一條規範的羅列記錄,場場不落。為進一步提高棉花田管的實踐科技水平,她悉心求教,時常把連隊技術員,連領導請到她的地里現場指導。每個生產環節地認真的看,悉心的學。管理中,嚴格按照棉花優質高產技術標準進行規範管理。冬天,她積極拉運優質農家肥,進行改良土質,提升地力。為了廣集農家肥,不管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還是大雪紛飛,她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一個推着拉拉車出入羊圈、豬圈、廁所,一鍬一鍬將肥料挖出來,衣服髒了,滿身臭味,但她硬是堅持下來了。就這樣,以自己勤勞的雙手,不屈的鬥志,每年集優質農家肥300多方。勤勞的努力,使她的土地肥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每個生產階段,她都能及時按照十三團農業科的要求不辭辛苦,搶時勤干,吃住在地里,幹活在地里,每一棵棉花就像照顧自己心愛的寶貝一樣呵護着,照料着。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尤良英每年承包的棉花單產呈階梯狀攀升,尤其是近三年的畝單產平均遞增50公斤,2012年達430公斤,2014年490多公斤。 2010年 -2014年連續5年獲得團先進生產者榮譽,四次獲得“植棉公關狀元”和“植棉能手”稱號。她所在班組獲得師工會“基層先進班組”稱號。

  3號條田有223畝地,有3個承包戶,而且都是女同志,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為了當好班長,在工作中,各項工作,尤良英始終走在姐妹的前頭,晚班犁地她24小時堅持在在地頭檢查質量,加肥料。在平時工作中,誰家有困難了,她都前去幫忙料理。連隊職工劉佳品今年52歲了,身體多病。每年春播的時候,上肥料、加種子都是由尤良英來承擔;放水的時候,垮渠跑水都是尤良英沖在第一個;拾花期間,每次自己的一遍花拾完后,就組織僱工給劉佳品拾花。尤良英同志為人熱情、助人為樂的事迹在連隊有口皆碑。

  尤良英致富后不忘帶動大家一起致富,遇到新來的農工不懂棉花栽培技術,她免費送去書籍並傳授種植經驗。十一連職工王新生活遇到了困難,尤良英象對待自己親兄弟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孤寡老人陳花體弱多病,無人照顧,尤良英就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去看望她,感動的老人逢人就說“尤良英比咱親閨女還親”.

  鄰居劉曉華患有心臟病、膽囊炎,經常發作,丈夫一直在外面打工,不能及時照顧。去年6月初的的一天,尤良英在地里安裝好地面管已經中午兩點了,拖着疲憊的身體走到家門口,當看到鄰居家的門敞開着時,一種不詳的預兆在她腦海里出現,她連忙叫了兩聲沒有人答應,急忙到家裡到看劉曉華躺在沙發上,臉色蒼白,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尤良英毫不猶豫背起劉曉華往連隊醫務室跑。尤良英憋住勁背到醫務室后,由於勞累過度,她自己也暈倒了。

  尤良英有一個幸福美滿和諧的家庭,丈夫袁華明在連隊從事農機工作,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和睦相處,大兒子雖然有先天性智障,卻能生活自理,並參加土地承包,小兒子在團場中學上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婆婆今年 70多歲,和他們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尤良英從來和婆婆沒有紅過一次臉,經常去老人那裡問寒問暖,節假日陪老人聊天,讓老人度過幸福的晚年。

  尤良英只是一名普通的兵團青年農工,憑着一雙勤勞的雙手,一顆摯熱的心,在十三團廣袤的土地上,用自己的事例去影響身邊的職工科學致富,誠信做人,用勤勞的和智慧,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了平凡的偉大,展現了一個新時代軍墾兒女的新風尚,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關於尤良英事迹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 先進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