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中青班黨性鍛煉心得

中青班黨性鍛煉心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中青班黨性鍛煉心得

  4月下旬,第43期中青班學員奔赴革命聖地井岡山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黨性鍛煉。短短的三天,我們聆聽着井岡山動人心魄的故事,追尋着老紅軍戰鬥和生活的足跡,體驗了朱毛挑糧小道的艱辛,感受了烈士陵前沉靜肅穆的莊嚴,領略了毛澤東詩詞博大精深的魅力,體會了紅歌振奮人心的激情……我們在一步步地走進井岡山,一點點地了解井岡山精神,一次次地在扣問自己的心靈。井岡山使我們震撼,讓我們懺悔,給我們力量。

  當我們身着紅軍服,頭戴紅軍帽,肩挎印有毛主席頭像和“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的黃書包,虔誠地走近烈士墓、走近無字碑,走近朱毛故居、走近紅軍醫院,走近一處處曾經炮火紛飛的舊戰場,走近一張張被歷史定格的老照片,淚水模糊了我們的眼。井岡山讓我們震撼的不止是毛澤東、朱德這些偉人和他們傲世的的功勛,更有眾多不曾被我們熟知或者已經逐漸淡忘的名字讓我們唏噓不已: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袁文才、王佐、伍若蘭、賀子珍、曾志……甚至是很多還來不及留下姓名就已經獻出了寶貴生命的井岡英雄,一個個鮮活地走進了我們心裡。他們或出身綠林,或畢業黃埔,或源自田間,或來於名校,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信仰,義無反顧地走進了井岡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伍若蘭的塑像前,我在想:當身懷有孕的伍若蘭為保護朱德和毛澤東等人的安全,將火力引向自己時可曾想過自己和腹中孩子的安危?在她被俘後面對敵人和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毫無懼色地說出“要我同朱德脫離關係,除非贛江水倒流!”的錚錚話語時需要怎樣的勇氣?年僅26歲的一代女傑,因為不放棄對信仰的追求對愛情的執著被國民黨割頭剖腹慘殺於贛州。

  毛澤東深為器重的軍事助手張子清,在戰鬥中因一顆子彈打進腳底的踝骨里而受傷,在沒有麻藥,沒有手術刀的情況下,憑着驚人的毅力接受着用菜刀切開腳板取子彈的手術,但終因子彈入骨太深而無法取出。傷口被感染惡化,唯一可用於消毒的“藥品”是鹽,戰士們從自己的伙食中節省下少許的鹽希望能減少他們師長的痛楚,延緩他的生命。(心得體會 )他是個有老母有妻兒的人,他也知道思念親人,知道生命的寶貴,而他卻忍受着常人難以忍受的心靈和身體的巨痛默默挑戰生命的極限,將那些“救命”的鹽留給了其他重傷員。在經受了一年多傷痛的折磨后, 27歲的英雄師長長眠於井岡山。

  老紅軍曾志,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期間將自己出生才二十多天的孩子送給了當地老鄉,革命勝利后,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卻沒有把他接到自己身邊,而讓兒孫繼續在井岡山當農民。她的嫡孫曾上北京找奶奶要求解決“國家糧戶口”,這個要求對於時任中組部副部長的曾志而言實在不是難事,但她卻拒絕了孫子的要求。她甚至沒有給他們留下一分錢財產卻將省吃儉用的6萬多元存款全部捐獻給了“希望工程”。曾志的一生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眾多這樣的英雄,眾多這樣的故事,造就了井岡山“天下第一山”的英名!井岡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刻畫著英雄的足跡,井岡山的每一片樹葉上,都記載着英雄的事迹。

  只是為了一個信念,多少人拋家別子,只是為了一個信念,多少人笑對艱險,只是為了一個信念,多少人視死如歸。環境的險惡,生活的艱苦,鬥爭的殘酷,都不曾讓那些有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的年輕人有絲毫的動搖和退縮。

  在這塊鮮血浸染的革命聖地上,在無數為革命不惜獻出生命的英靈和勝利后仍保持革命本色的老前輩面前,也許我們只能懺悔!與先烈前輩們相比,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受到的挫折又算得了什麼?我們享受着革命勝利的成果,卻漸漸淡忘了當年鬥爭的艱辛,淡忘了我們賴以取勝的法寶。我們有的同志,喝着公款買的茅台埋怨工資不高,坐着公款配置的小車埋怨待遇太低,三年不提拔就埋怨組織不公,看到老百姓上訪就明罵暗咒“刁民”。我們可曾記得當年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之奮鬥終身的宗旨是什麼?

  五一小長假,慵懶地在自家舒適安逸的小窩裡蜷了三天,什麼也不想想,什麼也不想做,可是井岡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卻時時沒來由地湧上心頭,層層沉澱。 “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勇闖新路,艱苦奮鬥、敢於勝利,依靠群眾、無私奉獻”的井岡山精神,每一個詞都值得我們深深思考,每一句話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的財富,用之不竭的力量。在先烈前輩面前,任何的豪言壯語都是那麼蒼白,我們只有用感恩的心,奉獻的手,傳承先烈的精神,為著我們共同的信念,心無雜念,勇往直前,才是對井岡山精神最好的解讀。

  (中青班朱文供稿)



中青班黨性鍛煉心得 標籤:軍訓心得 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