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制度的內在精神體現和生存之本,它決定着社會的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導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就會迷失方向。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科學認識、準確把握這個體系的內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四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我們的立黨立國之本,它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凝聚全國人民的共同力量,形成全國人民統一的精神支柱。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也是當代中國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所在。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會失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就會導致思想混亂、社會動蕩,就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的災難。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理想是基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的奮鬥目標。我國各族人民現階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利益和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對於人民群眾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民族團結和凝聚起來。只有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才能使之轉化為巨大的精神動力。
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種既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又具有鮮明時代性的先進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只有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才能使中華民族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是維護國家團結統一、鼓舞各族人民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撐。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可以激發全體人民的鬥志和責任心。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的力量源泉。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不斷迸發,自主、平等、競爭、效率的觀念不斷增強,扶貧擠弱、公平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學、法治的理性精神成為廣泛共識。正是依靠這種精神,中國人民創造了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成就。
第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道德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判斷是非得失、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選擇的基本準則。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就能夠扶正祛邪,揚善懲惡,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榮辱觀鮮明地體現了當代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內容,內容豐富,相互聯繫、相互貫通,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把這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之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大意義的認識,統一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精神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核心體系緊緊抓住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適應了現階段人民群眾思想觀念變化的新特點,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我們要從思想認識上把建設這一體系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任務來抓,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和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為黨的理論武裝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還要深入群眾生活、深入改革開放的前沿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社會變革和利益關係調整給人們思想觀念帶來的影響;掌握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不同思想追求和價值追求;了解現階段我國社會的思想觀念結構、價值取向結構、道德追求結構和心理素質結構;研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體系建設。同時,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外延的理論研究,並深入研究這一體系的理論結構和實踐要求;深入研究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並吸收、借鑒國外在價值體系建設上的有益做法。
第二,要確立主旋律意識與陣地意識,增強社會主義主流輿論的引導力。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導向,唱響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發展和諧文化的主旋律,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有力的主流輿論。精心組織有關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主題的輿論宣傳,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大力宣傳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和諧社會建設的新氣象,大力宣傳體現社會主義價值精神的思想觀念,形成正面輿論強勢,不斷擴大主流輿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第三,堅持“三貼近”,加強價值觀教育。當代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與之相伴,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越來越呈現出層次性。這就要求我們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既要鼓勵先進,又要照顧多數,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對不同層次的人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尊重差異,擴大共識,包容多樣,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更好地回答幹部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和戰鬥力;拓展宣傳教育的內容、對象和渠道,做到面向基層,切實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只有堅持“三貼近”,我們所建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才能成為全體人民的思想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