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貓吃魚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爺爺過生日的故事情境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歌聲中細心觀察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能有意識培養學生有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提出加和減的問題,並且通過說一說、擺一擺,小組合作等實踐活動一,列出不同的算式解決問題,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加強學生合作意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培養發學生學習興趣。
但是值的反思的是在本單課的過程中,我的個人思路不夠靈活,沒有及時捕捉學生知識的生成,例如:學生在本課第三環節中學生提出2 - 2=0時我沒有及時的板書,到了我講了3 - 3=0的時,學生的思維發生了變化,失去原有的構思。使這一環由學生的自主生成轉化成教師強行貫輸在學習效率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多注重捕捉知識的生成及時給於肯定。其次還要更多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有關學習有趣的實踐活動。
篇二:小貓吃魚教學反思
《小貓吃魚》這一課看似簡單其實很難上好,特別對於我這種剛剛接觸數學教學領域的新老師,就更難了。在備課時,自己對這節課心裡就沒有底,自己心裡想着難,結果導致這節課上得更難。我預設是要引導學生通過 “ 小貓吃魚 ” 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減法的意義,但在引導他們一幅圖一幅圖地進行學習時就顯得很生硬,如第三圖的列式可以是 3 — 2=1 ,也可以是 2 — 1=1 ,我在備課時就是理不清如何讓學生明白這一道理,所以上課結構也不夠清晰,結果 李輝老師一展示就讓學和我生一下子明白了。原來這兩種算法體現了不同的角度,前者是體現從1 圖到3 圖的情境,後者是體現2 圖到3 圖的情景,第4 圖同上。從這個環節我看到了自己對於教材的思考維度不夠,教材處理存在許多不足,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在“試一試”環節中,第1 題是“套圈”,這個題目需要學生從具體情境到抽象思維地解題,具體解題有以下幾種可能 ① 套進1 個:1+3=4,4-1=3 ② 套進2 個:2+2=4,4-2=2 ③ 套進3 個:3+1=4,4-3=1 ④ 套進4 個:4+0=4,4-4=0 ⑤ 套進0 個:0+4=4,4-0=4 ;我的教學預設是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上所有的可能情況,事實證明是不可能的,這樣全方位的思維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太高了。而李輝老師對這個題目的處理很巧妙,她也是引導學生猜套進幾個圈,但她沒有去追求把所有情境都呈現出來,而是依學生髮現的情況而定,從學生的思維出發。看到這,我不禁感嘆,我那哪算的上引導學生學習,只是要學生跟自己思維走,那樣的思維怎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呢?
通過對李輝老師的觀課,我認識到一年級數學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 正確解讀教材,教材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例子,對於教材的處理不能見題解題,我們要交給學生多維的、發散的思維,自己首先得有多維的、發散的思維。
二、 語言要貼近學生,一年級學生剛進小學,對於小學的學習還會存在些不適應,這需要我們要用親切、和藹的語氣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切記不能急躁。
三、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多動口多動手,多引導學生把學習的知識說出來、讀出來,以助他們進行知識鞏固。
四、 對於教學不能有畏教的情緒,因為自己的情緒會傳染給學生,讓學生學得更難。在教學過程中要相信自己,相信學生。
篇三:小貓吃魚教學反思
《小貓吃魚》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連環畫,讓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說一說,結合生動有趣的“小貓吃魚”、“套圈遊戲”、“吹泡泡”等情境,使學生置身於多彩多姿的數學活動中,豐富學生獨立表象的同時,讓學生也能較正確的描述每幅圖的意思,列出相應的算式。
在“試一試”環節中,第1題是“套圈”,這個題目需要學生從具體情境到抽象思維地解題,具體解題有以下幾種可能①套進1個:1+3=4,4-1=3 ②套進2個:2+2=4,4-2=2 ③套進3個:3+1=4,4-3=1 ④套進4個:4+0=4,4-4=0 ⑤套進0個:0+4=4,4-0=4;我的教學預設是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上所有的可能情況,事實證明是不可能的,這樣全方位的思維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太高了。
本課的不足之處存在以下這幾點:
1、如果能讓學生舉例子說說生活中的減法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中就更好了
2、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可能自己的評價性語言,教學語言不夠生動,我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有點沉悶。
3、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多動口多動手,多引導學生把學習的知識說出來、讀出來,以助他們進行知識鞏固。本節課我沒有創造讓學生多動手的機會。
小貓吃魚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