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錄

教學反思錄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教學反思錄

  (一)懲罰——寶劍鋒從磨礪出

  故事1、一位農民拿着一把菜刀,使勁地砍路邊的棗樹,口中還念念有詞,“我叫你不結棗!”這真是可笑,棗樹也能聽懂他的話?

  故事2、一位母親正與一隻母雞生氣,雞不下蛋,天天呆在雞窩中孵蛋,幾個蛋的黃都要散了。母親趕不出母雞,抓住母雞的翅膀說:“把你浸到冷水裡。”正是大冬天,水中有冰,不把雞凍死才怪呢!但是母親說:“不會的,保證它幾天後下蛋。”

  不可思議的是,被砍過的棗樹第二年真的結了許多棗,被浸過冷水的母雞也真的開始下蛋。

  ——教育並不排斥必要的懲罰。懲罰與表揚同為學校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二者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相輔相成,發揮着不同的作用,不可互相替代。

  ——懲罰不是體罰,它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矯正。科學的教育懲罰不僅僅有利於制止學生違紀現象的發生,而且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與法制精神。正如着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儘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多地要求他。”

  ——純潔的校園並不是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的真實縮影。學生生活中困難和挫折總是難免的。聰明的人就像一把刀,挫折會使他更加完美,不斷走向成功;而愚蠢的人則像一塊礫石,挫折會磨滅他的勇氣和激情。

  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經風雨”怎能看到真正的“彩虹”?古今中外,大凡取得了成功的人,沒有一個是走在平坦道路上的。

  (二)美德——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下面是一家三口人在大年初一早上的一段對話——

  爸爸:兒子,今天我們不去公園,現在就買車票,與媽媽一起回鄉下看望你的爺爺奶奶,給他們拜年,好嗎?

  兒子:不!鄉下有什麼好玩的,我不去。(一個勁地搖頭)

  媽媽:(從丈夫的眼神中已經讀出了他的內心世界)兒子,聽爸爸的話,我們下鄉不是去玩,是看爺爺和奶奶的。爺爺奶奶平時那麼疼你,你不該去看看他們嗎?

  兒子:他們不是都很好嗎?

  爸爸:爺爺奶奶年齡都大了,過年回去看他們是我們應該做的。如果你不去看他們,他們會很傷心難過的。

  兒子:爺爺奶奶不會難過的,我們不是對他們很好嗎?過年前,爸爸給他們捎回去那麼多的禮物和錢,他們還能不高興?

  ——在大力倡導“綠色課堂”、“綠色生命”的今天,我認為把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美德教給我們的學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親情無價”,“親情”品德之下衍生的必然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界的呵護與關心。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一直引以自豪的美德之一。在社會轉型時期,青少年的思想深處卻正在萌發著那種“物慾橫流”的意識。而這種畸形意識誘發的必然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界的冷漠、無情甚至仇視的庸俗心理。

  ——當年,一曲《常回家看看》不知打動了多少兒女的心。而今天的影視節目和所謂的金曲又會引導青少年學生在思想塑造的道路上走向哪裡呢?

  (三)讚美——橫看成峰側成嶺

  在非洲巴貝姆貝族中,至今還保持着一種古老的生活習俗。當族中有人犯了錯誤時,族長便會讓這個人站在村子的中央公開亮相,以示懲戒。每當此時,整個族中的人都會放下手中工作,從四面八方趕來,將這個犯錯誤的人團團圍住,用讚美來批評他。

  圍上來的人們會自覺分出長幼,由年齡最長的人首先發言,依次告訴這個人他曾經為大家做過哪些好事。每個族人都必須將這個人的優點與長處,用最真誠的語言敘述出來。敘述時,既不可誇大事實,也不能出言不遜,而且不可重複別人說過的讚美之詞。

  ——教育應用自己真摯的情感來激發問題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動機,並用科學的方法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做到不掩飾自己的缺點,也不誇大自己的優點。人總是有優點和長處的,問題學生同樣如此,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去捕捉與發現。教育者必須用愛去點亮學生的優點與長處。這猶如在播種希望,將會收穫一個金燦燦的秋天!

  ——換一個角度處理學生發生的問題,那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感覺將隨時產生。人本身就是優點與缺點相統一的集合體。幫助學生髮揚他們的優點,改正他們的缺點,努力完善自我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

  ——自尊與人格是學生賴以生活於班級集體之中的基本條件。努力維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與人格是融洽師生關係、創設最佳教學環境的必要前提。因此,大力開展充滿人文情懷的學生教育無疑成為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我們:“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個樂於獻身教育的教師,他是用“心”而不是用“口”去講課的,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自覺地用高尚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去影響學生,用真誠的心去呼喚學生,用自己的熱情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熱情之火,讓他們在融洽的情感共鳴中獲取知識,在高尚的情感中受到心靈的熏陶。”

  篇二:教學反思錄

  近年來,整個社會的漢語寫作水平不斷降低,專家們也連篇累牘地寫文章批判這個現狀。這個現狀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反思。但反思歸反思,如果沒有實際的行動去改變,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從我一個語文老師的角度來看,結果想有改變,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教學方法有所改變。但現有的考試形式,能改變么?

  今年我教高三,再過兩個月學生就畢業,我可以梳理一下三年來我的教學情況。

  高一高二,每個學期都有階段性考試,而且,每個學期的期末,全市都組織統考。考什麼?三塊內容。第一塊,選擇題,也叫主客觀題。依次考語音、字形、詞語、成語、標點修辭等,四選一;下面是科技文閱讀題,也是四選一;然後是古文選擇題。一份試卷,選擇題的分數佔三分之一。學生做選擇題能提高寫作水平么?我看不僅不能提高寫作水平,反而加強了學生的僥倖心理----不會做的閉着眼睛選一個,三分之一的正確率。然後是閱讀題。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題如果要做好,必須背誦上課老師的分析,這樣答案才會跟參考答案(實際上就是標準答案)一致,分數就高。不管這個答案多牽強。我在第三個學期的時候,用了一套題目,發現提供的答案是錯的,就給學生我做出來的正確的答案。巧的是期末試卷剛好考到了這個題目,學生全部按我的答案回答,結果全得零分。荒唐之事莫過於此。做課外題是課內題的延伸,答案合不合乎標準答案,看運氣。這樣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寫作能力么?甚至能提高閱讀能力么?只有鬼知道。最後是作文題。100分試卷,作文佔30分或40分。照理說作文分數這麼高,老師會好好地練習作文。其實不然。一個學期下來,要做這麼多的選擇題和閱讀題,留給學生的作文時間也寥寥無幾。更何況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有一百多個學生,改作就是一個難題。所以像我們學校這樣每個學期寫八篇作文算是多了。這樣下來,三年也寫不到50篇作文,寫作水平能提高多少?而且這些作文大多是敷衍了事,不到要交的時候學生是不會動筆的快要交了,才匆匆忙忙隨手一寫了事。

  高三第一學期是會考,會考跟階段性考試相似,只不過選擇題佔50分,20分主觀題,30分作文,所以更不會專門去訓練作文。第二學期準備高考。高考語文大家都清楚,雖然作文是50分,但憑高考改卷每篇作文平均批改70秒,就知道,即使是寫得漂亮一點,分數能高很多麼?所以老師也沒勁頭教,學生更沒勁頭寫。

  這就是我三年來的語文教學。三年來學生寫作水平會有多大提高,我不敢說。

  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後,由於寫作機會少,寫作水平會越來越低。

  所以,全社會寫作水平低的現象就是這樣形成的。

  篇三:教學反思錄

  反思一:二(2)班學生特別愛動。今天上唱遊課《十個小印第安人》,一播放課件,孩子們就跟着印第安舞步動起來了,而且有幾個學得惟妙惟肖。如果在平時我會讓他們停下來專心聽,但今天我沒有打擊他們的興緻。

  學完歌曲后,有個學生要求鋼琴表演《十個小印第安人》,滿足他的要求后,幾個學鋼琴的的孩子也上來輪流彈奏。

  唱遊《十個小印第安人》時,他們的興緻特高,把印第安舞步跳得很像,一組一組跟着表演,到最後一組歌詞要求只剩一個人時,怎麼還會有這麼多人呢?原來跳過的又出來跳了。這是他們最盡興的一節課。

  奧爾夫曾說“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我們應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在多樣而開闊的活動空間自主並自由地尋找、感受和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並在快樂中更好地體驗音樂的美妙。

  反思二:音樂課《小烏鴉愛媽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真摯、最純潔的愛。上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衣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愛的人,也是這節課中我教學的主線。接着從學唱歌曲就開始帶入情感,其實這首歌在幼兒園時孩子們就已經會唱了,為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請大家輕聲用“lu”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准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由於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時不夠細,存在着一些問題,所以利用情感學習歌曲還可以及時更正錯誤,避免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我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你對**的愛很深很長,所以這個地方的音唱的深情悠長,要唱4拍。”同時,我用手勢輔助,將一字多音的“花”“鴉”等字,保持4拍。在這樣啟發引導下,學生學得很快,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對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後,在以小組形式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飽含着深情,動作輕而緩,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三:《海》是小學一年級第七課中的一首歌曲,音調柔和抒情,描繪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遠去的海面。通過我給上一個班的代課和上課情況,我肯定這節課上一(1)班的小朋友也一定會非常喜愛上這首歌曲的,我也一定能按照原來的教學思路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果然,我一唱起這首歌,很多小朋友都隨着我的歌聲晃動着身體,感受着歌曲的韻律,正如我得想象,學生很快地學會了這首歌,當我沉浸在自己較完善的教學設計中時,“咣鐺”一聲刺耳的聲音打破了井然有序的打擊樂器伴奏,我怒目循着聲音看過去,有個“調皮鬼”正小心翼翼地在拿他的飯盒子,當他的眼神與我的相碰的時候,那是膽戰心驚。我心裡的火“蹭蹭”地往上冒,原來都沉浸在優美的音樂中的小朋友眼睛齊刷刷地看着我,我的理智告訴我——不能發火,我的腦子裡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走過去,輕輕地摸了摸他的頭,他難為情地低下了頭,然後我拿起他的盆子、勺子面對學生們:“我們有很多小朋友有盆子、勺子,發出來的聲音挺好聽的,我們何不也把它們加進來為歌曲伴奏?”“好!”“想一想,敲一敲,怎樣的聲音比較合適?”學生可帶勁了,他們湊在一起,敲敲這裡,敲敲那裡,討論着,辨析着,不一會兒工夫,學生們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現成打擊樂器的同學反倒投來羨慕的目光。在這些碗盆的伴奏襯托下,大海似乎顯得更加沉寂了,那個孩子的盆子敲得特別的悅耳,他搖頭晃腦,沉醉在自己的創造中。學生的表現,引發了我的創作靈感,“小朋友,大海上有什麼?”“海鷗、海輪,”“還有什麼?”“它們會發出什麼聲音?”學生興高采烈地模仿着……“我們請一些小朋友加進它們的聲音!?”“好!”“老師加一個前奏,想一想,怎麼加進來,什麼時候加進來比較合適?”“想一想,怎樣可以和歌曲結合得更好?”在幾遍的練習下,在我優美的鋼琴音樂襯托下,學生用自己的聲音、自己喜歡的方式演繹着自己對大海的嚮往和深情。“小朋友,我們何不為我們的創造取一個名,好嗎?”在學生激烈地討論下,選定了一個詩一樣的歌名——《大海的歌》。這節課教學效果特別好,課堂特別地有生氣,那是我一直想要的,我想,那也是學生希望的。

  反思四:在我上的《娃哈哈>>這堂課上,我共放入了"創""律動""新授歌曲""遊戲"四個環節其中"創"和"遊戲"是想進行對上節課的教學成果的驗收,看他們是否掌握了上節課的內容。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的"搭搭拍拍"做的很好,可是在"小樂器"的遊戲當中碰到了一些問題,經過我的總結,應該是我課堂上的分工不明確,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當中不知道應該為哪個目的服務,而出現了課堂秩序有點混亂的情況。"踏踮步"和"娃哈哈"都是這節課的新授內容。因為《娃哈哈>>這首歌歌詞比較複雜,所以我選擇了1:將"踏踮步"的背景音樂改為《娃哈哈>>讓學生首先熟悉《娃哈哈》的音樂。2:將歌詞寫在黑板上,可以讓學生一邊看歌詞一邊唱。在"律動"環節中,學生基本掌握了踏踮步,但是在歌曲新授方面還是因為我的分工不明確,導致學生一直是邊唱邊跳踏踮步,對歌詞的記憶不是很完善。  總結這節課,我發現我自身存在很多問題,如:1:上課時語言的表達及分工不明確,時常會出現想的和實際讓學生做的出現差異。2:碰到問題,不及時改善,反而跳過該問題,進入到下一環節。3:上課還不夠投入,不能作到與學生完全溶為一體。

  反思五:我教的內容是人音版五年級下冊第二課的歌曲《春來了》這首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能靈活的表現三拍子的節奏特點,而且能夠通過歌曲旋律,進行簡單的歌詞創作。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指導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形式體會歌曲,感受、聽唱歌曲,並使學生能根據歌曲特點,靈活的創作。縱觀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活動注意學習的感悟、體驗,運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突破達到教學目標。在導課中,請學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師的范唱,是讓學生對歌曲的提前感受,緊接着讓學生打三拍子的指揮拍,自由表現三拍子和跳華爾茲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將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內容上。同時,使學生在不止不覺中學習了歌曲,也不會感覺枯燥。

  2、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雖然這首歌曲教師沒有教唱旋律,但在導課和教師的范唱以及表現歌曲三拍子節奏、相互問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層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律動中有意識的有目的學習了歌曲。

  3、注重了學科的整合,如在導課中,我先讓學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課的特點。緊接着放《春來了》歌曲導課,將學生帶入到》“春天”這個特殊的情景,啟發學生說春天到了,引起周圍變化的願望。最後,請學生用貼春天圖畫、朗誦春天詩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也將美術、語文學科的相關的內容和音樂課內容融合了起來。

  4、注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體驗教學。在創作中,給學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體驗成功的機會,通過用歌曲旋律,創作夏、秋、冬之歌,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歌曲的旋律,(本節課通過學生跳、教師範唱,反覆聽、學生唱和創作時聽歌曲伴奏,學生共聽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讓學生在創作過趁中,鍛煉了自己交流溝通、合作和觀察的能力,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5、多媒體的使用也受到了恰當的效果,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的只管性。

  反思六:反思最常見的方式是教師的課堂小結。課堂小結往往能夠最迅速地使教師獲取反饋信息,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後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堂小結最有效的寫作時間是在剛上完這節課時。因為此時的感觸最為鮮明,要趁熱打鐵,如果隔了幾天,可能感觸就完全不同了,淡化了。而且每一個平行班的課程相同,效果卻可能完全不同,應針對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來寫課堂小結,我寫了下面一段文字:“感受到一班、二班如此之不同,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引導的方式呢?對於平常就不太活躍的一班,我應該換一種導入,先讓他們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創設出威武莊嚴的獅王形象,或者用一段他們喜愛的動畫片《獅子王》的錄像來激發起他們對獅子的喜愛,而不是僅僅讓他們認為獅王兇猛可怕,就不會出現沒人願意演獅子王的尷尬場面了。”



教學反思錄 標籤:師德啟思錄 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