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憫農教學反思

憫農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憫農教學反思

  一首古詩在不查閱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不論對於我們老師還是孩子都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尤其是剛升入大班的孩子在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學古詩就更不容易了。

  《憫農》這首詩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勞動人民,知道農民的辛苦,珍惜糧食。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畫,畫面上畫了一個極其乾瘦的農民伯伯,一手拿鋤頭,另一手拿毛巾在擦汗。天空中有一個火辣辣的太陽,農民伯伯的身邊都是禾苗。首先讓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太陽是什麼樣的,禾苗是什麼樣的,農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認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但在這裡忽視了一點,看圖時應讓孩子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學古詩時,老師先泛讀,然後教幼兒一句一句地讀。讀古詩時教幼兒怎樣斷句,怎樣讀有韻律,看着孩子們搖着小腦袋學着我的樣子背古詩,我真是從心裡喜歡他們。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剛接新班,我對孩子們還不是很了解,他們也不太習慣我的教學方法,相信互相了解後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二:憫農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朝詩人李紳所作, 全詩共四句,語言樸實無華,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農民們還在禾地里鋤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飽含着農民的辛勤勞動呢!道出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表達作者熱愛勞動人民及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這首詩告訴了人們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這首詩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認識生字,讀通、讀順、背誦詩歌外,還要達到教育的目的,要讓孩子認識到“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讓他們同情辛勤勞動的農民,對浪費糧食的行為表示憤慨。

  在教學《憫農》一課時,針對課文內容運用挂圖引導學生說了兩次話。一開始我出示挂圖(農民正在烈日下給禾苗鋤草,汗水直往下滴),我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這一提問給了孩子很大的思維空間,讓他們有話可說,既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得到了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詩文做下了鋪墊。

  第二次是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的。我說:“同學們對古詩的意思也理解了,請你們再看這張圖,如果你們面對着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你們有什麼想對別人或者對自己說的嗎?”因為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我想對自己說要愛惜糧食;我想對同學說吃飯時不要掉飯粒;我想對爸爸媽媽說,如果浪費了糧食,農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費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詩和樂一直是緊緊相伴的。古代的詩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樂也總是帶有許多詩意和想象。因為古詩短小孩子們從小就聽熟或背熟了,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她們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詞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同時,結合古詩句的特徵、語氣、語調,培養兒童對節奏的表現和創造能力。

  篇三:憫農教學反思

  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生活中存在着挑食和浪費糧食的現象,所以我設計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難點是讓學生樹立珍惜糧食,從小就養成不挑食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

  在講解這首古詩前,我還補充了李紳的《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旨在使學生們通過這首古詩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農民生活的艱辛。由這首詩導入到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並讓學生們試着想象在酷熱的夏天的中午,在農田裡辛勤勞作的場景,並由此展開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們雖然能感受到那種炎熱,但卻很難體會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那怎樣使學生說樹立珍惜糧食的意識呢?這個瞬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該從那說下去。畢竟現在的物質生活很充裕,刻意地要這些幼小的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我又覺得太過殘酷。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只是舉了日常生活中的幾個例子,比如生日宴會等讓學生們討論。

  不知道這節課有沒有在學生心中烙上烙印,也不知道在他們內心深處有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我想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一定能夠體會並理解父母的辛苦,也一定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憫農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