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焦裕祿事迹展覽觀后感

焦裕祿事迹展覽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觀看《永不磨滅的豐碑——焦裕祿事迹展覽》觀后感

  4月13日上午,市教育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組織黨員幹部到市博物館觀看了《永不磨滅的豐碑——焦裕祿事迹展覽》,震撼了心靈,撞擊着思想靈魂。讓我經受了一次黨性教育和人生價值教育。

  事迹展覽共分為“烽火歲月、激情年代、臨危受命、執政為民、幹部楷模”五個單元,展現發焦裕祿42年的短暫人生。講述了一個胸懷志向、聽黨指揮,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的真實事迹,可謂共產黨人的楷模,人民群眾的好公僕,歷史的豐碑!

  無論是在洛陽礦山機械廠,還是在尉氏縣做縣委副書記,他都給工友和百姓留下了無數溫暖的記憶。

  1962年,焦裕祿在“蘭考”成為豫東重災區中的“黑鍋底”時、臨危受命,來到了這個全地區最窮、最苦、最困難的土地上,擔任縣委書記。面對三個“最”字,焦裕祿沒有半點猶豫,他堅定的表示:“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那裡。”這才是一名真正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哪裡需要,就到哪裡”,這才是共產黨員人真正人生價值的體現——“官為民所需,官為民所用!

  從走進蘭考到因病離世,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時間只有四百七十多天。把這四百七十多天逐天排出日程表,幾乎每一天他都在勞累與工作中度過。他帶領“三害”調查隊跋涉五千餘里,走遍了蘭考的每一個角落,完成了對全縣所有沙、鹼、澇面積分佈情況及其對農作物危害程度的勘察測量。他發動群眾,帶領蘭考人民栽泡桐、治鹽鹼、堵沙口、排內澇,改天換地,奮力改變蘭考貧困面貌。

  作為一名縣委書記,他親自起草《幹部十不準》,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潔、以身作責、艱苦樸素、勤政愛民,踐行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焦裕祿在日記中寫道“ 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我要像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地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像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像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儘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的無私無欲的奉獻精神!

  焦裕祿同志是一面高揚的旗幟,具有鮮明的引領服務。這面飄揚了半個世紀的旗幟,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焦裕祿精神的核心和實質,它昭示了黨的宗旨和黨的幹部是人民公僕的根本屬性,回答了“為誰服務”的問題,體現了共產黨人身懷安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辦為民之事,一切為了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偉大風範,是高山仰止的黨員幹部楷模。



焦裕祿事迹展覽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焦裕祿 先進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