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觀后感
這部電影作為香港的作品,確實有很大的提高,其藝術價值很值得我們去讚賞。電影對進二這一個小孩子的內心世界的描寫十分真實,表現的是一個小孩子對未知世界的不理解和內心又特別想參與到這個世界中去的原始衝動。影片中進二不止一次的偷東西的這些描述,導演並沒有用貶義的手法來表述,反倒用輕快,幽默的手法來體現,說明導演的用心並不是把進二偷東西做為一個直接的表現內容,而是在這一件事上反覆說明進二對世界認知的不斷需求的過程。這裡就標示出了一個人性的定義:人活着,對自認為的美好是那麼的渴望。所以,電影的主線就是從這裡轉開的。
再談談進一,他的努力學習,他的在運動場上的努力拚搏。其實也是種對美好追求的表現,但是這種美好的追求是建立在這個家庭的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需求之上的一種需求。影片的後面一次吃飯的場景里,“爸爸”在查閱兒子的成績單的時候發的那次火就對這做了一個解釋。也就是說,進一其實是生活中虛擬的一個人物,進一隻是他父母對生活內心需求里的一種現實投影產生的替代品。而這父母對未來的期望也全寄托在這個兒子的身上了。進一談戀愛的這個過程的描寫,很大程度的適應了少男少女的現實狀況,這是藝術手法上的成功。但最主要的是,進一在第一次到女孩家裡去的時候,因為兩個家庭的這種社會地位的差異從而產生了進一自尊心的一種自我傷害,這其實是說明的是,當生活成為為別人活着的時候,那人將會失去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別忘了,女孩的母親在彈鋼琴的那個鏡頭其實告訴了觀眾,女孩的家庭其實沒有對男孩產生鄙視。這樣我們就可以對進一這個人物進行評說了,過分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將容易失去真正的自我。
故事中的“爸爸”老是強調一句話:做人一定要保住頂。這個頂指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說,人要有自己的最根本的支撐,這支撐是對未來美好的一種嚮往。在精神世界里,父親一直把進一當成是家庭的一個頂。而在生活中,這個父親一直把自己當成是整個家庭的頂。故事中的“媽媽”一直也在強調一句話:做人總要信。這“信”其實也是種對生活美好的一種嚮往,她在給自己的內心強加相信美好的事物會出現。因為這個媽媽是個女人,所以導演用這種被動的嚮往安置在媽媽的身上,無疑這是藝術手法的成功。而故事中的爸爸用一種由內到外的主動嚮往安在身上,這也是藝術手法的成功了。
故事的結局是與現實背離的,爸爸的頂都沒有成功保住,而媽媽所信的都沒有順同她的意願。這故事看來是個悲劇了。如果站在純生活的角度來評述的話,這確實是個悲劇故事,但如果站在哲學的層面來說,故事並沒有完成。這個故事又要從這個結局反推到前面去才能找到故事的答案。
影片中的奶奶說了一句話:當一個人把他最心愛的東西都投到苦海里,把苦海填滿后,就可以見到自己的親人了。這苦海就是人生。這心愛的東西就是內心的需求,就是慾望。用這句話的意義來重新概括整個故事的話,就有了如下的收穫:爸爸不用把自己的內心需求去過分嚮往擴張,媽媽不去被動的盼望內心所需要的東西,那他們就不會有這麼樣的痛苦精神了。影片的結尾正是打破了他們生活的邏輯,從而把他們從苦海中拯救出來。這樣,站在導演的角度來說,這是一次人性的拯救,而這拯救也用現實生活體現出來了。所以在這個層面來說,這個故事是喜劇收場的。
整個故事告訴人們的是,做人不要太功利心,不要讓自己的慾望吞噬自己的精神,只有這樣,生活將時時陽光明媚。
最後的結局是進二陪着媽媽在一種歡快的節奏中去祭拜了自己的哥哥,樹上開滿了鮮花,而進二也進了那所比較好的高中,他沒有哥哥的成績好,沒哥哥跑得快。但生活還在繼續,可是這生活卻缺少了以前的那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