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蔥歲月讀後感(一)
有感“八零回憶上的青蔥歲月,依舊色彩滿注。交換痕迹,留下的烙印,流走的…青蔥歲月。”
最近聽過一部《青蔥歲月》的20集的廣播劇,感觸還是頗多的,不說不快。首先說說這部廣播劇的大概劇情:一群青年人因各奔前程而失去聯絡,機緣巧合下,十年後,這群青年人在一家快餐店重遇,並開始各自追溯中學時期未完結的恩怨愛恨和誤會。(主要的人物介紹和常細情節在跟着那貼中介紹)剛聽這部廣播劇時,由於人物太多,而且時空跨度也給人一種飄拂不定的感覺,有時是現在發生的,有時是回憶,有點搞不清究竟發生什麼事了,突然又轉到另外一件事,給少點耐心都不行(終於發覺自己原來是一個比較有耐心的人)。
接着聽下去時,發覺這還是一部不錯的作品,平凡之中見道理吧,覺得很多情節都能作為一種借鑒。而且還勾起自己很多以前的回憶,當然啦,劇中的內容肯定和我不同,只是覺得這部劇有一種親和力,會把你吸引住的。既然是一部以回憶為主的廣播劇,當然貫串了很多人物錯綜複雜的情節。這部劇就巧妙通過不同人物的片段回憶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當開始聽時,真的有種模模糊的感覺,越聽下去就越清晰,可能這是作者有意把你的思索一直延續下去的緣故)。
劇中的一個誤會,導致很多人關係決裂,多年的朋友變成陌路人。現代的人,有時何嘗又不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誤會,往往會變成仇恨的源頭。所以呢,做人有時候就不要太過表面化,事情往往有另外的一面,為什麼會有人懂得珍惜,因為當你失去的某些東西的時候,你會感到莫名的惆悵,為什麼當初沒有好好去把握,沒有察覺他的重要。
這部劇所貫徹的一點,主要是朋友之間的友誼,所以呢,當你還能掌握的時候,好好把握,不要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的可貴。
最後,建議你們都聽聽這部廣播劇,因為每個人都有過青蔥歲月。
青蔥歲月讀後感(二)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特有的東西,那是其他時代無可比擬、無可替代的。若非如此,又怎會有“代溝”一說?
《青蔥歲月》是70后的青春故事,帶着明顯的70后烙印,講述的是1990年前後的事(那早已是上個世紀、上個千年的陳年舊事了)。
但,人性總是相通的,無論是1000年以前,或是1000年以後。人類基因組計劃揭示出的人類生命起源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全世界的人類都起源於一對夫妻(亞當、夏娃),我們的基因是一脈傳承的,故此可以通婚,也可以彼此理解。所以,儘管是70后的故事,對現今的時代而言,仍然十分具有可借鑒的意義。
我是學中醫出身的,中華文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浸潤着我的血液和骨髓,那就是:凡事不走極端,柔和中庸,允執厥中。小說《青蔥歲月》也是如此,用的是極樸實的話語、極簡單的場景,但這些話語和場景背後所要表達的理念、所希冀讀者明白的道理卻不那麼淺顯和直白(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如果把一部部的小說比作一道道的菜品,那麼《青蔥歲月》的口味是極清淡的,就像開胃菜一樣,開啟的是你的食慾,激發的是你的味蕾(人生的起步階段,本不該浸染太濃烈的世俗氣息,當然也不應生活在象牙塔內)。之所以這樣來寫這部小說,是盼望讀者能像吃快餐或吃番菜那樣,比較容易地讀完此書,並且潛移默化地被中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所融合融化(中華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潤物細無聲,她甚至能以美學代替神學)。
在此,特別真誠鳴謝編輯程歌,感謝她的慧眼識英才!
程大小姐以其敏銳的目光和獨到的見解,在汗牛充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海量原創小說堆里一眼就看到了這部小說(當時這部小說是第一天在網上貼出,同時該小說也剛剛贈與給了遠在數萬里之遙的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群青年朋友們)。其後,有七、八個知名網站的編輯都聯絡我、要求籤約,並或約稿或邀我做駐站作者(待遇優厚),但我都婉言謝絕了,一則是一女不二嫁,簽約給搜狐了就嚴格遵守約定;二則是我不準備再寫第二部作品。
《青蔥歲月》就像瑪格麗特·米切爾所着的《飄》(影片《亂世佳人》)一樣,只此一家,別無分店;而我,就是一個票友,興趣所致,隨便寫寫。起因是——看到很多自殺的青年、頹廢的青年、狠毒的青年、痛苦的青年,深感應試教育的徹底失敗。應試教育培養出了很多會做程式題目的人,卻培養不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把中國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實在令人痛惜不已。因此,站出來,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寫部小說、說幾句話,或許對當代青年稍有裨益,不妨聽聽老人言,但不聽也無所謂,繼續走你自己的路,畢竟“新生事物不可戰勝”是一個真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特有的東西。
最後,給青年們一句忠告:要想實現“我的理想”,先要做“理想的我”。希望年輕一代越來越好!
青蔥歲月讀後感(三)
歷時三個月,以同學們高中時期的生活經歷為素材的短篇小說《青蔥歲月》終於同大家見面了。在此,讓我以最誠摯的問候,對關心和支持我創作這篇小說的同學和文友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少年心事當拿雲”。《青蔥歲月》是一篇小章回體小說,全文 字,40個小章節。它主要敘述的是四個初中同學(陳勇、林玉芳、陳剛、郭建軍)來省重點高中——漣源市一中求學期間發生的學習、生活和愛情故事,謳歌了一群有理想、才華、品格和個性的新時代青蔥少年的勵志求學歷程。
小說以主人公陳勇和林玉芳的情感發展為主線,講述了發生在高中校園內的一個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通過細說兩個人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建立感情,又從感情中產生懵懂情感,再從懵懂情感發展到戀人關係,導致最後兩個人堅定地走在一起,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促成這樁美滿婚姻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門不當、戶不對”的家庭背景,而是男女主人公青梅竹馬的求學經歷和雙方的巨大人格魅力。
“愛”和“被愛”是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紐扣。文中字字句句盈溢着戀人之愛、親情之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家鄉之愛,詮釋着生命的真諦和理想信念的回歸。
適值新年到來之際,老師同學們再聚首之時,謹以此文奉獻給我們尊敬的父母、敬愛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