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觀《焦裕祿》有感

觀《焦裕祿》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觀《焦裕祿》有感(一)

  作  者:張艷玲

  職  務:辦公室副主任

  人生信條:朝拜者心中的那份堅信,那份堅定,那份堅持,我也能做到那樣的堅信,那樣的堅定,那樣的堅持,讓我的兒女們目睹我,讓他們也要有這樣的堅信,這樣的堅定,這樣的堅持,因為生活不能沒有堅信,不能沒有堅定,不能沒有堅持……

  說起焦裕祿這個名字,但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可對於上小學時不愛讀書的我來說,卻比較陌生,我只知道語文課文中描寫過這麼個人,卻不知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今天單位組織集中收看《焦裕祿》,我手捧面巾紙,滿懷期待地恭候影片播放。

  影片開頭播放的是焦裕祿同志安葬那一刻的情景,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自發地為他送葬,滿天的白花與紙錢,飄落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一槨棺木被人們抬着緩緩地走向墓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從四面八方湧來,撕心裂肺地哭喊着焦書記。這一刻,不僅把我那顆期待的心緊緊捆住,也令我的雙目由清晰霎時變得模糊,並且將我那雙模糊的眼神牢牢地限定在了銀幕上……

  身為蘭考縣的第一書記,上任的第一天不是召集班子成員開會,而是去目睹密如蜂巢般逃荒的災民。焦裕祿在任期間不僅沒有響亮的號召、形式多樣的宣傳和聲勢浩大的會議,也沒有口若懸河的高談闊論、警世名言,也沒有創造出當下人們熱衷的政績工程,更沒有如今的一些領導所特具的官派與氣派,而唯有樸實、憨厚外表下那雙睿智的眼睛和超前的心胸。就是這樣一位親民、愛民、擁民的領導,贏取了民親、民愛、民擁、民贊、民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緣由他有一顆火熱、質樸、無私、奉獻的心!他,心中戀着群眾,腦中念着群眾,眼中裝着群眾,行中連着群眾。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挽留技術員等這些平凡而又樸實的真實故事與"我是您的兒子,代表毛主席來看您了!"、"群眾滿意才是檢驗工作好壞的標準!",他這些樸實、真摯的話語,催人淚下,無不彰顯着他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

  焦裕祿上任后,帶頭取消了縣領導享受着的特殊待遇。

  當女兒向母親埋怨自己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窩窩頭的時候,當老婆一臉既無奈又無助的注視着他的時候,面對與自己同甘共苦的老婆和自己疼愛的孩子,再直面這些私情,他想到的卻是維護黨的形象。看着劇中和善的焦夫人,瞅着讓人憐憫的孩子們,再盯着一臉嚴肅的焦裕祿,此刻,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我,淚水早已將我的面頰打濕,我難以控制自己情感的閘門,任由它暢流。我不僅僅憐憫焦夫人,而且憐惜孩子們,更心疼一臉嚴肅、鎮靜的焦裕祿。哪個男人想讓自己的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哪個男人不想讓自己的老婆、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哪個男人不疼、不愛自己的子女?焦裕祿的抉擇,不僅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矛盾的抉擇,更是一種崇高的抉擇。這一幕幕,令人潸然淚下,無不凸顯着他嚴於律己、廉潔奉公、不追名逐利、無私奉獻的崇高革命精神!

  看完這部影片后,我的心情既複雜又沉重,主要是為焦裕祿的英年早逝痛心。當時心中除了對焦裕祿的敬仰外,還有埋怨。他就不能顧及顧及家人?他就不能好好保護保護身體?他的存在是家人、百姓的幸福與需要呀!但當我深夜靜下來重新梳理心緒的時候,卻將之前的埋怨變為了敬仰,與先前的敬仰疊加在一起令我對他的這份敬仰顯得更為厚重。當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工作中,投入到面對一群質樸、實在的群體的工作中,投入到一項關係一個群體幸福與否的工作中,投入到一個以你為主心骨的工作中,你不僅會忘了累,也會沒了痛,甚至有時在家人與工作之間,毅然選擇工作。我之所以有這種感受,一是因為我曾經是一名老師。老師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請假在家休息,因為他們休息,那一群求知的孩子們就等於無故放假了。真的,盯着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看着那一張張純真、質樸的臉蛋,聽着那一張張能言善辯的嘴巴,瞅着那一雙雙要回答問題而晃動的手,老師們就會精神抖擻,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累與痛。二是因為我老公是一名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執法人員。他們的工作關乎着老百姓的食品安全、用品安全乃至生活安全,沒有規律,沒日沒夜,無休無止。幾年來,由於工作、飲食、勞累導致過度肥胖,引起了身體各方面的疾病。在心疼他的同時,我也真有過很多很多埋怨的話。看着別人一家三口嬉戲、玩樂,享受着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我好羨慕。我把他能在家吃頓飯看成是一種幸福;把他能在家陪我和孩子過個周末,看成是一種奢望;把他能按時按點上下班看成是一種期盼。有一次,我半開玩笑半批評他說:"你們隊里的男人就不應該成家,哪個女人跟了你們過日子,哪個女人就活受罪,我就是活生生的典型。"用他們隊里的隊友總結的話說就是,老婆抱怨,父母責罵,孩子埋怨。用我婆婆、公公的話說:見你一面比見胡錦濤還難,胡錦濤天天可以在電視中看,而見你卻難。"

  就是因為上面的兩個原因,最終使我不再埋怨焦裕祿,心中對他唯有永久的愛戴與敬仰!

  在當今社會,就需要像焦裕祿這樣的領導、幹部。只有這樣的領導幹部逐漸多起來,上訪、信訪案件及群體事件才能逐漸減少,才能促成社會的和諧,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才能保證國家的繁榮昌盛。

  我是一個普通幹部,呆在機關的高牆內,與群眾打交道的機會少之又少,真是遺憾。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感染下,在焦裕祿精神熏陶下,我認為:不管是本單位的領導、同事,還是外單位的同志,亦或是老百姓,在我眼裡,他們就是我要面對的群眾,只要他們需要我,我就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盡己所能做事。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定會擔其職、負起責,首先把工作做給自己看,做到問心無愧,做到讓自己滿意,做到讓群眾滿意,做到讓黨滿意。

  觀《焦裕祿》有感(二)

  薛繼軍

  懷着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的我淚流滿面,熱血沸騰,感到世界是那麼精彩,人性是那麼美好!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是那麼親切!

  看《焦裕祿》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無意於拿我的父親與偉大的名人攀比,確實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父親。電影裡面的鏡頭,彷彿把我帶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的家在西鄉縣城河坎一土坯房子,房是縣房管局的公房,只有一間,用木板隔了前後間,滿牆糊滿了舊報紙,我家和電影裡面一模一樣。每周末,父親的加重自行車車鈴一響,我就知道老爸回來了,因為整個左鄰右舍都沒有自行車。自行車是單位的,老爸那時是西鄉縣楊河區委書記。楊河壩區離西鄉縣15里,楊河壩區曾在中央內參上被毛主席批字表揚過,好像是科學養豬的事,(當時的區委書記是李善勝,為此,李書記調漢中,后在漢中地委宣傳部部長退休)。父親是接李的手,去楊河壩的。楊河壩區委的廣場上扎的彩旗門,高音喇叭上不知疲倦地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老爸回家的情況和焦裕祿回家一樣的,我就像電影里的那位小孩一樣,我彷彿看到了我小時候的境況。我家裡,進門的土泥地上有一塊大約七十公分見方的鋼板,就是在這塊鋼板上,是母親用毛筆沾清水教我認字,教我習字,在我上小學前,我能大段大段讀牆上糊的舊報紙上的新華社消息了,那時天花板、牆上到處都是"學習"材料,知道了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知道了"批林批孔",知道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知道了粉碎王張江姚"四人幫"等等。我現在比一般人能寫一手毛筆字,還是得益於小時候的基礎,那時有大字課,要套影格寫字,影格上的內容是:攻城不怕堅等。再後來就是反擊右傾翻案風,被班主任抽去寫大字報,再後來就是打掉了四人幫,這些都是上小學的事。1978年西鄉縣成立平反"冤假錯案"與落實幹部政策辦公室,父親調"縣落實三案辦公室"任副主任,主任是縣委書記兼任,辦公地址設在西鄉察院街李家大家(漢上三傑之一,著名篆刻家李白瑜家的老宅子,縣郵政局曾在此辦過公,現還保留着),因此我在此大院多次寫過作業。我現在能篆刻印章,也許與這個地方有淵源吧!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着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動了整整兩代人!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着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複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他是艱苦樸素的典範。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典範,他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迹給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着?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個生於六十年代的我,生活在不算富裕的環境中,從來沒有體驗過過於貧窮和飢餓和沒錢的日子,我們也體驗過。在我的記憶中,1983年,我隨父親調動到漢中來,搬家時唯一的傢具,只有一個在西鄉請木匠做的實木五斗屜,幾乎沒有一件家用電器,直到1986年,我參加工作后,用兩個月的工資,買了家裡第一台電器----雪花牌落地電風扇。但今天,我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我們當不畏困難,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

  觀《焦裕祿》有感(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各大媒體電視台大力宣傳、歌頌中國共產黨先進人物光榮事迹。而我也就此機會,回顧了歌頌先進黨員焦裕祿的電視劇《焦裕祿》。焦裕祿,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他的先進事迹家喻戶曉,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自我犧牲的無私精神,無一不讓人深深動容。通過這次觀看電視劇《焦裕祿》,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升華。

  看完全劇,最讓我感動的是焦裕祿同志心繫百姓,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崇高精神。焦裕祿同志艱苦樸素的形象總是久久駐足在我的腦海中,常年穿的是打着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唯一的禦寒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他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焦裕祿同志作為蘭考縣一個父母官,他並沒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而是深入百姓,體察民情,訪寒問暖。他前往蘭考縣委報到,輕車簡從,一路步行,當他看到一群飢餓的孩子時,他拿出了自己攜帶的全部乾糧;當他第一次參加縣委會議時,他提議與會同志先到蘭考火車站看一看,當看到鵝毛大雪中靜靜等待的饑民無奈的眼神、當看到火車來臨時饑民爭先恐後逃離家園的決絕,眾人被深深震撼;當他聽說政府的救濟糧沒有及時發放時,他震怒了;當得知養牛老人被牛角撞傷,生命垂危,想見他一面時,他不顧自己已經十分羸弱的身軀,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他還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資助更需要幫助的貧苦百姓。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時,他咬緊牙關,不吭一聲,將珍貴的止痛藥讓給了其他病人。

  除了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崇高精神,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立足本職,不畏艱苦的工作作風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這其中包含了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的革命精神,這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所在。為鎖住肆虐蘭考的風沙,他帶領通訊員,推着自行車,親自調查風沙的起因,在黃河故道的沙丘上,劇烈的病痛讓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沒有退縮,忍痛堅持工作;當得知泡桐樹可以在當地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對改善氣候環境有巨大作用時,他親自到苗圃了解情況,部署植樹防沙工程。為解決夏季水患,他帶領幹部群眾,頂風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幹部面對災情一籌莫展,垂頭喪氣時,又是他一句"吃別人嚼過的饅頭不香"的樸實思想,振聾發聵,激起了大家戰天鬥地的豪情。

  反觀自身,身為國家電網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我們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為人民服務的無私精神,我用心,愛如電,為千萬用戶送上溫暖與光明。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同樣,在工作中,我們也會面臨困難,陷入困境。在困難面前,我們更應該發揚焦裕祿精神,知難而上,堅持貫徹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焦裕祿精神是永恆的,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是長期的,雖然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但我們應該不斷探索新途徑總結新經驗,賦予焦裕祿精神以時代精神、時代內涵,將焦裕祿精神發揚光大。



觀《焦裕祿》有感 標籤:焦裕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