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雙胞胎》有感
陳瑤璇
昨晚打開電視,剛好在播《雙胞胎》,簡單的故事、樸實的拍攝,卻有着引人深思的力量。
這是一個關於雙胞胎的家庭故事,以大姐李華的口吻向我們娓娓道來,真實感極強。重男輕女思想極其頑固,父母把全部心血傾注在男孩子身上,確切來說是在雙胞胎哥哥身上。大姐李華因為排行前,讀書好,在家裡還有一定地位,二姐李清負氣出走遠嫁山區,而雙胞胎弟弟則受盡父母和哥哥的冷落。父母不惜冒着被舉報的危險,為哥哥鋪平了事業道路。後來他自考考上研究生,在廣西當上記者,卻不再理睬千里之外車禍受傷的父親和小腦萎縮、行為失常的母親……
如同故事本身,電影的畫面、剪接和敘事手法都是樸實無華的。作為片中最有話語權的大姐,李華的旁白聲音富有磁性、語速緩慢,帶着一種深深的無奈和悲哀,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根據時間先後關係,電影在大姐李華的旁白中慢慢推進,雙胞胎哥哥李春的不孝形象漸漸豐滿深刻。當然,弟弟李東的隱忍和孝順也讓我感動不已。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幾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里回蕩。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二是子女對父母的贍養,三是女人對丈夫的認識。電影中的家庭悲劇很大部分原因在於父母的教育不當。“偏心眼”造成哥哥的傲慢和自私,他不會付出、只會索取,還覺得理所當然。他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認為大姐的好言相勸和合理要求都是“強加他人意志”。弟弟從小老實孝順,在哥哥面前永遠抬不起頭。好在弟弟沒有逆反心理,沒有走向歧途,不然將是更大的悲劇。而如果父母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心和愛護,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大姐李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定起訴李春,想討回公平和正義。在律師面前,李春大放厥詞。他認為中國的法律是不人性的,應該像歐洲某些國家一樣,父母有義務撫養子女,子女無義務撫養父母。他說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是受自然驅使的,是自私的,子女無需為父母的私心埋單。真的是這樣?歐洲人的做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可畢竟我們國家的條件不一樣,況且我們可能只是片面理解,生搬硬套不足取。父母年老有能力自己生活是一回事,可是難道卧病在床希望和要求子女看望,也是錯嗎?明顯不能苟同哥哥立春的言論。
李春一直和岳父母住在一起,對岳父母好過對自己父母百倍。妻子在看到李春對待父母的一系列行為之後,留了紙條帶着孩子回娘家。她說“我一直因為你對我的父母比對自己父母好而感動,但現在我覺得害怕”。片尾沒有結局,但他們的婚姻可能因此終止。其實,對一個女人來說,如果丈夫對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都不聞不問,那你覺得他對你父母的關心就是真心真意的嗎?百善孝為先,連對自己最親最近的人都吝於付出,還能指望他去愛其他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