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觀后感900字(一)
11月6日,我國第一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正式開播,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更是成為行業關注焦點。正如攝製組負責人劉寶恆說的一樣:"拍攝這樣一部電視紀錄片,是我國幾代裝備人的夢想,是獻給全國人民一次視聽盛宴。"
這部電視紀錄片歷時兩年多的時間,攝製組北上南下,深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工程機械、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等十餘個重點領域,精選了全國18家行業領軍企業,講述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國家博弈》、《國之砝碼》、《趕超之路》、《智慧轉型》、《創新驅動》、《製造強國》系列專題故事。該片重點關注重大裝備企業自主創新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成功經驗,以全景式、史詩式、政論式的磅礴氣勢,用感人的講故事手法,展現和謳歌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國家隊方陣",反映中國裝備製造業艱難發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興與崛起於當代的輝煌歷程。
主攻高端製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製造業呈現的新突破、新亮點。在《智慧轉型》專輯片中展現的"開天神推"——中國最大馬力推土機SD90-5,給人印象頗深,讓大家看到了厚德堅韌的山推團隊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無霸設備產品,看到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希望。"開天神推"SD90-5開創了建國以來自主研發、實現國產裝備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國內最大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形成了我國大馬力推土機的整機技術標準及推土機大馬力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技術標準。對國家工程機械行業長遠戰略規劃、優化民族產業結構、實現國產裝備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個產品是完全我們自主開發的,隨着能源的這種大量的開採,這種使用大型設備的工礦越來越多,過去完全靠進口,我相信我們研製成功以後,能夠完全替代國外的進口產品。"山推股份董事長張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讓國人振奮,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取得的成績和貢獻。
在過去十年,中國迅速成長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中國的工程機械製造業也隨之快速壯大。然而,中國機械製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於國外進口,中國部分中低端產品,國內需求趨向飽和,產能過剩成為各家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在《智慧轉型》專輯中,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一句話點中要害,讓人感受頗深——"核心的部件中國不能造,所以整個產品盈利附加價值就會很低,就不能根據這個主機產品的發展提供相應的零部件,現在發展到了這個程度,不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行。"在鏡頭中,我們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獨領風騷的山推系列主機產品,也看到了佔據優勢的關鍵零部件的身影。其關鍵零部件涵蓋了底盤件,傳動部件、結構件、鑄造件、駕駛室等,這裡生產的履帶全球聞名,包括小松、沃爾沃在內的眾多國際巨頭,都為自己的工程機械配上了中國生產的履帶底盤,在行業內也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
與其他專輯表現手法不同的是,在對山推股份公司的講述中,重點展現了一個富有激情、勇於創新的山推團隊力量,從裝配技師、焊接技師、質量檢查員、設計工程師等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工作的一個個場景。讓觀眾如同置身於忙碌、有序的生產現場,融入到了山推的精益生產和嚴謹的研發團隊,奔赴在飛沙走石、機器轟鳴的新品驗證施工現場。在"焊神"的話語中、在質檢員的眼神里、在翻滾的三維設計中,我們看到了對產品製造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對產品檢驗的全程跟蹤,看到了對產品設計的盡善盡美。正是這一群人,在持續推行卓越績效管理中執着堅韌、創新奮進,使得山推在治理結果、戰略決策、運行機制、經營績效等方面發生顯著變化,打造了中國典範的製造產業鏈,成為支撐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堅挺的脊樑。
裝備製造業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裝備製造業國家,要挺起大國脊樑,鑄大國重器。鏡頭中,再現威武雄壯的中國最大馬力推土機SD90-5緩緩開來時,被震撼的心依舊久久不能平息。《大國重器》將為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鼓與呼!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山推,更看到中國工程機械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潛力。
大國重器觀后感900字(二)
它曾經經歷了多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它也曾給世界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個讓世人又愛又恨的民族編織着屬於它自己的神話。德國,作為歐洲大陸的後起新星,以其無限的魅力影響着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全世界。相信許多看過大國崛起的人都會對德國這個充滿傳奇的國家印象深刻,不僅僅是感嘆它的強大,更是因為它對待以前過錯的態度。在當前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刻,更是發人深省!
在12集的大國崛起中,德國的主題是"帝國春秋",作為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它飽受古典音樂的滋潤,散發著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輝。統一和強大一直是德意志發展的最大動力,跌宕坎坷的命運不斷考驗着德意志人。勃蘭登堡國門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聖的象徵。
200年前,當法國席捲整個歐洲大陸時,和平女神被當作戰利品運到了法國,屈辱降臨。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稱為歐洲走廊的主戰場,飽受周圍列國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1648年,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分裂狀態。席勒曾感嘆道: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嘆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土地使我們相信地指出,這就是德意志。
在19世紀,統一和自由這一主題一直貫穿着整個德國,1814年,隨着拿破崙的戰敗,法國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卻要再次面對着一個分裂的德意志。可值得慶幸的是,法國大革命統一、自由的思想使人們從禁錮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光明的曙光迎面撲來。
從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先進行經濟上的聯盟再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到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19世紀中期,德意志的工業總產量已經位居歐洲第三。經濟實力的增長,給德意志帶來了飛速的發展。1871年,稱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上台,不斷增加的軍隊力量使德意志成為"和平時期的兵營",俾斯麥以其獨特的外交政策,為德國爭取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他認為:沒有任何國家不結盟,也沒有任何國家不會成為本國的敵人,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德意志在法國的王宮中宣布了它的誕生,一個全新的德國正在走來。俾斯麥當政期間,還重視國民教育的培養,建立教育和科研並存的現代大學,大學教授中就有29位獲得過諾貝爾獎,智力成為了德國發展的重要資源。也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展開,1913年,德國經濟躍居世紀第二,經濟的發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謀求更大的利益,於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戰爭摧毀了世界,同時也摧毀了德國,德國再次一分為二,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紀念為二戰付出慘痛代價的猶太人。
那天,勃蘭特做出了一個讓世界震驚不已的動作,他面對死者墓碑,跪倒在地,誠心懺悔。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德國面對二戰的態度與日本大不相同,他們不僅沒有迴避,而是勇敢的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讓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國,甚者對德國更加尊敬。經過多年的努力,1990年10月3日,德國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國重新統一了。德國憑藉自身不斷的發展,成為了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強國,作為歐盟主要的成員國,它更是找到了通過振興歐洲來壯大自己的強國之路。
歷史的大悲大喜總是發人深省,面對過往,我們不斷感慨。在振興祖國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要強大,要自強,要靠我們不斷奮鬥。落後就要挨打的硬道理不是空談,要想屹立於世界之林只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