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大國重器觀后感3篇

大國重器觀后感3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大國重器觀后感(一)

  《大國重器》精選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機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氣裝備、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船舶、關鍵零部件、節能裝備等10餘個重點領域、18家行業領軍企業。以獨特的視角和震撼的畫面,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通過人物故事和裝備製造中的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在充分闡釋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成就的同時,展望了中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全面展現近30年來我國裝備工業取得的偉大成就。

  目前各類媒體去工業化傾向嚴重,全國財經類媒體很多,但用於房地產、金融、證券、投資之類非工業類經濟報道太多,而關於工業的報道不僅偏少,且負面居多(如產能過剩、虧損破產、污染嚴重等)。這讓社會很多人無法體會工業(如裝備製造業)對國家、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與工業人的艱辛奉獻。正如《中國工業報》社社長陳衛在《大國重器》開播式上所說的那樣,長期以來,以我國工業發展為題材,特別是展示裝備製造業的影視作品少而又少,《大國重器》了卻了裝備製造人對工業題材影視展現的心愿,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鼓與呼。

  長期以來工業被媒體忽視,作為工業人主體的工程師、技術工人群體也自然被媒體所"遺忘".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各類娛樂明星充斥着電視與媒體,整個社會很難看到工程師、技術工人的身影與貢獻,其地位也遠低於公務員,於是青年學子逃離工科成風,工程師、技術工人隊伍後繼乏人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紀錄片《大國重器》儘管也有政府官員與企業高管的鏡頭,但該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不僅紀錄大國重器研製、生產本身,且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生產一線的工程師與技術工人,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真實記錄了幾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國工程師、技術工人在挑戰製造極限、攻克技術難關中所付出的艱辛與創造性貢獻,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是他們讓高鐵飛奔、讓航母遠航、讓神舟飛天、讓蛟龍(深潛器)入海;也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他們和全國工業系統的無數工程師、技術工人才是中國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他們才是共和國真正的脊樑。這是一曲中國工程師、技術工人的頌歌。

  主攻高端製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製造業呈現的新突破、新亮點。在《智慧轉型》專輯片中展現的"開天神推"——中國最大馬力推土機SD90-5,給人印象頗深,讓大家看到了厚德堅韌的山推團隊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無霸設備產品,看到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希望。"開天神推"SD90-5開創了建國以來自主研發、實現國產裝備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國內最大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形成了我國大馬力推土機的整機技術標準及推土機大馬力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技術標準。對國家工程機械行業長遠戰略規劃、優化民族產業結構、實現國產裝備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個產品是完全我們自主開發的,隨着能源的這種大量的開採,這種使用大型設備的工礦越來越多,過去完全靠進口,我相信我們研製成功以後,能夠完全替代國外的進口產品。"山推股份董事長張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讓國人振奮,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取得的成績和貢獻。

  中國工程院曾對全國5000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80%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工程師職業的社會地位"一般"或"偏低",對個人收入的滿意度僅為53.75%.而2010年7月,中國科協5年一次的"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更顯示,由於工作壓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數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機會更願從事企事業管理、公務員等其他職業。

  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小學生崇拜娛樂明星的最多,崇拜科學家的也有,但對工程師的了解卻極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職業"選項中,僅有10%的選擇與工程師沾邊。

  這些調查結果實在讓有識之士為工程師的處境心寒,這也就不難理解沒有多少工程師願意子承父業,相反,公務員中願意子承父業的比例高達近100%.高校報考中逃離工科盛行,工科專業很難招到一流的學生,這意味着我國工程師隊伍面臨後繼乏人的危機,而城市獨生子女更是無人願當工人。

  在當今中國,與工程師、技術工人嚴重短缺、實體經濟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惡性膨脹,投機炒作成風。虛擬經濟領域多如牛毛的開發商、股評師、操盤手們甚囂塵上,成了社會和媒體的寵兒。而重要的財富創造者即全國多達上億,奮戰在(實體經濟)工業生產與工程建設第一線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則快成了被社會"遺忘"的人群。

  《大國重器》反映了這樣一批有信念、有堅守、默默奉獻的中國工業人。這些工業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領域進軍的企業家,有數控機床研發中屢敗屢戰的工程師,有動車製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師傅,更有無數個車間里那些最普通最尋常的一線工人。這樣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國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會被一般公眾所知曉。然而,正是有了他們的熱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這個國家的產業才有了脊樑,這個國家的夢想才有了最堅強的依託!打造大國重器需要知識和技術,同樣需要信念和風骨。

  作為第一部反映中國裝備工業的紀錄片,儘管《大國重器》仍存在着缺陷與不足,對於中國裝備工業"大而不強"的警示處理得還是比較淡化的,但是它見證中國工業創新裂變的長廊畫卷,"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大國重器》這股從民族工業血脈中迸發出的最強音在11月的深秋,劃破寂靜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國民族工業的全面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的工業的希望,燃起了我們做工業人士的對工作的熱愛和信心,讓我們為我們的工作感覺到由衷的自豪!

  有的人說過,機械製造是一個國家的鋼鐵之軀,所有文化經濟的繁榮,都建立在機械這個堅實龐大的骨架上。縱觀國家的繁榮富強之路,機械裝備為國家貢獻如此之大。無論是青藏鐵路,還是南水北調,處處都是機械人的身影。

  俱往矣,風流人物如落紅,化作春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們。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你是否還有當年那種以濟世報國為己任的擔當,你是否還有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慷慨激昂,你是還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壯志豪情?

  大國重器觀后感(二)

  《大國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現了中國工業體系30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堅歷程。體現了一大批工業人為強國之夢而奮鬥的信仰,其中有普通的工人、技術工程師、企業家等等。

  《大國重器》的第五集的一開始,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剛剛來到福特安裝現場的張志剛,召開的一次工作例會說:"胸前貼着的是濟二,但是事實上你們代表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形象。"這是濟南第二機床廠人的信仰,他們以自己的行為在維護着中國企業人的尊嚴,他們用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生價值觀組成了自己的信仰——團隊的榮譽。並使得他們的信仰贏得了福特汽車公司全球衝壓設備主管鮑爾的高度評價:"這個團隊向我證明,他們能安全的作業,並遵守規定,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這是一個企業的信仰,是一個團隊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個團隊的榮譽,更有了並且堅定的一個團隊的目標。

  有這樣一篇寓言故事:蝦子、天鵝、螃蟹拉一輛貨車,蝦子一個勁的往有水的地方蹦達,天鵝一個勁的往天上飛,螃蟹橫着使勁,結果可想而知——貨車是不會動的。這個寓言告訴我們,集體需要一致的目標。

  團隊意識——很多時候不是問題怎樣,而是團隊怎麼樣看待、解決這個問題。

  團隊中不是每個人都是最強的,他們是通過相互無間的合作達到了完美。他們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關懷。相互合作能一起發揮每個成員的長處;相互競爭能決定每個成員最佳的崗位;相互包容能促進每個成員關係的密切;相互信任能使每個成員專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讓每個成員知道團隊的重要性;相互關懷能讓每個成員溶入團隊。這就是一個團隊的信仰!

  "世上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是有完美的團隊。"

  是的"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完美的團隊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有自己的榮譽,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才有價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團隊自己的信仰、員工信仰然後逐步被社會認同和接受,才是有價值的信仰。

  大國重器觀后感(三)

  一個社會形態的發展水平,不是看它生產什麼,而是看它怎樣生產,用什麼工具生產,也就是用什麼裝備生產,所以,裝備工業的水平,決定工業的水平,工業的水平決定國家的強弱。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大國重器》反映的只是我們裝備製造行業巨大成就冰山一角,不僅謳歌火熱的工業戰線每一位工作者和轟轟烈烈的每一幅製造業場景,通過這些更能看到我們民族的精神和國家的美好明天,然而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行業取得的成績不僅在於從業者的辛勤付出、不懈創新,更在於取得的一項項的核心技術!

  我們的核心技術決定了我們在相關行業的話語權和決定權,瓮福集團拿下沙特的磷礦基地的建設訂單,對南非實現合作的提價百分之二十都源於其核心技術----無水氟化氫的提取技術,濟二機床、振華重工、滬東中華集團、瀋陽新松等等企業能走到世界同行的前列,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的世界最先進大企業同台競技、相互合作,同樣來源於各企業的潛心專研、自主創新和最終掌握的核心競爭技術。

  每一項核心技術的問世都得來不易,靠的是企業帶頭人的卓越目光,靠的是研發人員及普通產業工人的的兢兢業業和不懈創新,靠的是國家給與的支持,靠的是一點點小創新的積累,靠的是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辛苦付出和探索。無論是機床、工程機械、電氣製造、重型裝備、通用機械、船舶工業、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節能環保和智能製造等,還是關鍵零部件、基礎件製造企業,每一個裝備製造企業都在奮勇進發,奔向輝煌!

  我們的話語權正在一點點加大,我們掌握的核心技術正在一步步增強,我們的國之重器正逐漸成為國之利器,一步步走向世界裝備製造業的頂峰。



大國重器觀后感3篇 標籤:大國重器 春晚觀后感 大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