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基石》觀后感

《基石》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常懷敬畏之恩 緊系感恩之情

  --影片《基石》觀后感

  看了《基石》宣傳片后,又一次百感交集,那種難於名狀的情緒躍然腦上。從東莞李淑桓被國民黨殘忍殺害,到潮汕的李梨英“為黨獻一生,為國獻三子”的戎馬一生,再到紫金蘇區的“血田慘案”,無不激勵後人。特別是中山的何蘭歡的親人為避免遭到敵人發現而竟然不知不覺丟了自家僅有一個月大的孩子的生命。奏響了一曲悲歌,氣吞河山。“孩子來到世上不夠一個月,卻吃夠了人間無盡痛苦,不是媽媽心狠,而是別無選擇!”氣冠蒼穹,催人淚下,苦水難揮。

  一個普通的群眾竟然有如此的覺悟和情懷,必定激蕩着每一個黨員的心靈神經,呼喚着每一位幹部執政為民的良知。在物質橫流,多元價值觀發燒的今天,這種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集體的思潮迸發出一種熱愛情懷是我們呼之欲出的。特別是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怎麼處理?值得我們反省。

  首先,作為我們黨員幹部,要明明白白我們自己的定位,確實提高我們的思想覺悟。我們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是從人民群眾中來的,我們的經絡是連着人民群眾的,是同呼吸的共同體;我們是走向哪裡?我們黨是執政為民的黨,黨員幹部就是與群眾血脈相連的紐帶。學校是聯繫群眾的一個形象窗口,關乎千家萬戶,必須明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教育的落腳點。教師是我們的傳承知識和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關愛教師,在乎同事,以人為本,人文關懷,是我們每一位領導責無旁貸的“軟”工作。制度是剛性的,但不切實際、不顧客觀條件對待問題,恐怕又是新一輪的“八股文”,我們要確實反對形式主義,工作要做實在。

  其次,當我們工作感覺有壓力和困難時,更應站在我們的對立面多想一下,試問自己:“假如他是我,我可能也是這樣做”。如果站在更高的層面思考,那就錦上添花了。當前,有些人工作避重就輕,貪便怕繁,工作任務本來不重的情況下,漫天要價,還評頭品足,老是對比。當集體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龜縮了。聯想一下,如果《基石》中的何家人,不顧集體的利益,不緊緊捂住孩子,任由孩子哭鬧,那全部的游擊隊隊員會倒在敵人的搶林彈雨之下,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的困難以之對比,則是“雞毛蒜皮”,根本不值一提。

  最後,我們國家發展到今天,一路走來,是黨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風雨同舟的的結果。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中國人中最幸福的一代。我們親歷了祖國從一窮二白,積貧積弱改革之初,經過三十多年的奇迹發展,達到世界第二經濟體。這種感覺,或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的自豪感,我們的祖輩從來就沒有過。我們的後代,已經是“幸福”了,感覺不出“幸福”的價值所在了。所以,我們是中國人中的幸福“極品”。必須倍感珍惜今天的祖國,常懷敬畏之恩,緊系感恩之情,必須努力工作,以實際的行動來感恩祖國,感恩集體,感恩社會。



《基石》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