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文化偉力》觀后感
沈越
我觀看了《文化偉力》紀錄片的創造之光、競發之帆單元。它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由中國共產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電視台聯合攝製的表現文化偉大力量的理論文獻電視片。
創造之光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貢獻給世界的金鑰匙。指南針在西方引發了航海革命,殖民者因此才得以遠征全球。正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西方列強發現了中國。但在作為發明者的中國,卻成為別人嘴裡的肥肉。
火藥經阿拉伯傳到西方后,引起軍事上的革命,歐洲資產階級就是利用火器擊敗封建騎士軍隊並迅速向外擴張的。最後,列強用中國人自己發明的火藥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從而開始了100多年的屈辱史。在中國,火藥的最大效用是製成煙花炮仗用於紅白喜事。當殖民者憑藉槍炮在中華大地上瘋狂屠殺搶掠的時候,我們還把那種噴射出火藥的武器稱為“妖術”。
中世紀的歐洲普遍以昂貴的羊皮作為書寫材料,除了少數貴族,普通人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傳到歐洲后,很快促成了歐洲文化、教育領域的革命。紙質書籍的大量印刷,使廣大人民有了受教育的機會,歐洲的國民素質得到大幅提高。
細讀科學史,中國人還會產生許多隱痛。我們曾經誇耀:中國是人類歷史上科技領先時間最長的文明古國;但是從數量上分析,整個人類古代史的科技成果總量是及其微小的,毫不誇張地說,現代世界一年的科學發明數量就超過古代幾千年科技發明的總和。以此推算,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相對於人類科技總量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想想看: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小到螺釘紐扣,大到飛機輪船,有幾樣東西原創自我們古老的中國?這就難怪西方的許多科學史著作很少提到中國,甚至否認中國出現過系統的科學技術了。
其實我們不必過於計較西方科學史對我們的偏見,文藝復興以來,西方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中華民族卻裹足不前,這是鐵的事實。從近代天文學衝破神學桎梏開始,西方人創造了人類最輝煌的科學成果:牛頓力學、達爾文進化論、量子力學、相對論、電的發明及應用、生物工程技術、電腦技術、航天技術……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用他們的智慧照亮了人類的歷史,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中國人哪有沾沾自喜的理由?
我想,從科學史中讀出隱痛比阿Q式的自得要有益得多。如果一定要光宗耀祖,那就先把四大發明放到一邊,中國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也就是說中國起跑很早,中國有充足的時間來發展。中國有光輝燦爛文化,中國早在數千年前就位於世界之顛。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給他們的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雄厚的物質基礎和數不清的創造發明。所以說雖然現在還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經過我們現代人不斷努力,中國的未來還是很有發展的!
競發之帆的主要內容是: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落成於韓國首爾,在隨後的8年裡,孔子學院被成功的推廣到105個國家裡,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孔子學院走向世界,其大背景是中華文化在新中國60多年裡的巨變和求索。孔子曾說過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是 知 也 。"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裝懂,這才是聰明。孔子就是抱着這樣的學習態度,虛心向他人學習,以此來充實自己,是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人。當他取得了成績后,仍沒有滿足,繼續向別人請教,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孔子這種精神對於後人也是一種鞭策,是我這個與他相隔2500多年的人受到了深刻的啟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終於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從孔子勤學苦讀的一生中體會到: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發奮努力,那麽壓力就會變成動力。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髓,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體現,文化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尊嚴。現今的中國一定要清醒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重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