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超驗駭客觀后感

超驗駭客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超驗駭客觀后感

  首先我得說,這影片名稱的翻譯真是文不對題匪夷所思渣到不行。

  就個人觀點而言,《超驗駭客》算是一部不錯的電影,至少很對我胃口。如今什麼都快餐化的時代,有個真正能看的影片已是難得。儘管不少評論認為電影缺乏新意,創意不足,但仔細回味,或許能夠品味點出更多東西。

  就演員而言,主演約翰尼·德普對這類角色算是駕輕就熟了。從《剪刀手愛德華》開始,情感內斂,內心如火的木訥人物就被德普演繹得爐火純青,本片主角威爾同樣如此。從遇襲、死亡、重生到片尾最後的終結,期間不論是遭受痛苦,或者被誤解,被傷害,主角都擺着一張撲克臉,甚至語速、音調都是一如往常得低沉緩慢。然而觀眾卻依舊能夠從演員的每一個細節上體會到人物的內心動作。德普的表演,已達極致。

  就整篇劇情而言,咋一看或許就是類似於終結者那樣的人類與電腦機器的對抗。以至於很多人觀后都認為主角威爾從未重生過,之後的威爾都只是一個有着記憶拷貝的程序,冷酷,殘忍,最終被人類打敗可喜可賀。

  然而仔細去看,或許一切都會不同。所有的故事開始於極端反科技者的襲擊開始,如同片內威爾對他們的一句評價:“他們害怕科技,因為其對人類是個威脅,可他們卻並不畏懼殺人。”從頭到尾,這些人物身上看不到一點末世危機影片中的人性閃光,或者“救世主”的美好品質,顯然他們不能算是什麼正面角色。如果說整個影片中最應當受到懲罰的人,非這類極端分子莫屬。

  再來看人類族群的代表,也就是政府、軍方以及“有良心的科技者”們。嚴格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好形象。無能、剛愎自用、背信棄義,從頭到尾都只表現出自大無知的形象。不僅分不清真正的敵人,到最後女主角伊芙琳打算犧牲自己的時候,軍方見情勢略有不妙,直接開火,不僅使得女主角最終傷重死亡,也葬送了可能的美好未來。

  而主角威爾,或許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其不善於表達自我,變成系統程序之後尤甚。其實威爾從沒有想過控制人類、獲取權力之類。所有的行為都只是為了實現和女主角的夢想:修復受創的地球,帶給人類美好的未來。在整體影片內的每一場衝突中,流血、受傷、死亡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看着影片內的人們自以為是地對事物的屬性下個定義,劃分歸屬,然後自說自話地就開槍殺戮,而身為“反派”的威爾卻沒有傷害任何一個人,即便是遭受攻擊,即便是愛人將死,都沒有使其對人類痛下殺手。

  至於很多人認為的主角從未重生,個人卻持相反觀點。主角威爾完美地重生於系統之中了,證據便是,威爾的很多行為,都是只有在保持人類情感理性的時候才會做出的,倘若是程序,為了維護自身存在或者是目標,只可能冷酷地對待一切,而非如電影中的威爾一般。所以威爾始終沒有傷人,所以威爾儘管已經識破了人類的計劃,卻最終讓病毒上傳。其所要的,不過是永遠與伊芙琳同在而已。

  影片最後,男女主角的朋友,身為“救世主”一員的麥克斯攤在二人永逝的床前,看着威爾緩緩閉上的眼睛時,或許才發現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從未相信靈魂,而這個錯誤與所有人的錯誤一起,最終導致了一個結果:一個偉大靈魂與美好未來的徹底消逝。人類用極其慘重的代價換來了一個本不需要也毫無意義的勝利,以及苦難的未來:沒有網絡,沒有電力,能源匱乏,交通中斷,世界重新被污染,不再有先進的醫療技術,所有身患殘疾病痛的人都沒可能痊癒。而世界本不必如此。如同最後威爾展現給伊芙琳的景象,原本的未來可以很美好。伊芙琳在最後一刻意識到自己其實從未信任過威爾,也意識到哪怕有機體死去,從此變為硅基生命,威爾也一直都是她所深愛的那個“人”而非機械。然而一切都已太遲。再一次的,世界本不必如此。

  所以,與其說影片描述的是一個老套的人性與程序的鬥爭,不如說是一個對“族群”、“信任”、以及人類本性的探討。

  “人總是下意識地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忽略客觀的細節與事實,而這正是造成大多悲劇的主要原因”,這或許便是導演所想要表達的內容。



超驗駭客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