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局掛職工作心得體會(一):人生驛站
屈指一算,來市信訪局掛職已有一年零六個月了,市信訪局的人和事,從陌生到認知,從熟悉到親切,歷歷在目。在這裡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已經融入到了我的生命之中。
掛職期間,主要任務是在聯合接訪中心接待來訪群眾,由於來自鄉鎮基層,也許是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群眾語言,讓我能在來訪者反映的材料里讀懂他們的懇求與無助,能從述說的言語里理解他們的急切與不滿,能從閃爍的眼神里體會到他們的難言之隱。這讓我或多或少的能走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輕輕的打開他們的心結。有時不經易的一句話,彷彿是困頓里的一聲春雷,使他們豁然開朗。曾經有一位來自祁門縣閃里姓方的來訪者,因鄰里宅基地的糾紛,多次到省去京上訪,去年8月里的一天我在大廳接待了他,耐心聽他述說后,我隨跟他娓娓道來,從春晚上《六尺巷》的節目,講到這一起故事過程,再到現身說法,"自己也姓方,為什麼方氏家族就沒有這樣的好典型好故事",說著,來訪者默默地點點頭走開了,此後沒聽說這位方先生再上訪。
我來自農村,每當面對來自偏遠鄉村的來訪者,我都會設身處地的想問題,無一例外耐心接待他們,幫助其解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也許是性格偏於溫情,更多的側重於以情感人,之前在鄉鎮任職政法書記時多次調處過的矛盾,我都會去過問當事人情況。去年10月的一天,當我到窗檯倒茶水時,突然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市聯合接訪中心門口徘徊,仔細一看,原來是之前歙縣小溪的一位我曾經多次上門調解的村民畢某,隨之,將他喊了進來,一陣寒喧后,他說"你說得對,有些事要看透,勤勞才能致富。你在這上班,我以後都不來了……",再後來,聽說這位老鄉在家置了業。
眾所周知,像我從鄉鎮到市級掛職的幹部鳳毛麟角,這讓我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上掛學習機會,從不敢懈怠,總是第一時間到單位上班,工作之餘學習業務知識。也許是來自周圍同事的鼓勵,使我更熱忠於信訪事業。可我知道,單單靠基層的工作經驗遠不能解決複雜疑難問題,於是我報名參加國家開放大學在職法學本科班,被尊稱學霸的我,今年被推選為班長,為了53名學員的班集體榮譽,我將不辱使命,在這三年的學業中,我將更加註重學業,不斷充實法律知識,學會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讓更多的來訪者學會依法維權。
從小愛好文學的我,通過掛職鍛煉加上專業人士的指導,使我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於勤於筆耕,多篇信息被省市部門採用,不經意間還小的驚喜。去年8月,第一次參加市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論文比賽,獲得一等獎;今年兩篇政策建議同時被市"文化杯"黨務政務信息評為三等獎。成績只能是我工作中的強心劑,不值得去炫耀,更不值得去沉湎。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如同中國女排,只有追求的腳步不停,就能有所收穫。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將加倍努力,爭取有所作為。
(方灶兵 黃山市信訪局掛職幹部)
信訪局掛職工作心得體會(二)
近期,因工作關係,被派到信訪局掛職鍛煉數月,感觸很多,現記述下來以作心得。
第一。儘管掛職鍛煉時間不長,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已讓我深深感到,信訪工作很辛苦,也很無賴,每天接觸的是不滿意的群眾,處理的是不滿意的事,感受到的是不滿意的情緒。怨聲、罵聲、哭聲、讚揚聲,難聽的,好聽的,要一樣地聽;難事、急事、煩事、容易事,難辦的,好辦的,都要認真地辦。對每一個上訪者,都須要我們信訪工作人員和風細雨的解釋,苦口婆心的勸說,認真負責的處理,使不滿意的群眾滿意了,不滿意的事情解決了,不滿意的情緒化解了。說真的,做好信訪工作不容易。
第二。在當前積極構建和諧社會裡,為什麼上訪者越來越多了呢,我想一方面是我們的群眾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烈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應該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另一方面也恰恰說明,一些基層幹部在政策宣傳上不夠到位,有的仍是浮於表面工作,在關心民生方面的力度不夠,認真度不夠,責任心不強等。還記得有曾接待一上訪者,他是原縣園藝場職工,大辦農業那個年代下放到某鄉鎮林場數十年,現已沒有勞動能力,妻子體弱多病,生活極度困難,想請求政府給予救助。前些年,民政部門就出台了一個政策,對於這些從國有企業單位下放的職工,民政部門每月給予一定的生活救助的,當我帶着他到民政局問時,得知這個政策已經過了。就這樣一個好的政策,卻沒有宣傳到這位上訪者的手裡,我為此很難過,因為我知道這一位老人的確需要政府的救助,就算是農村低保那一個月三四十元錢,對他的家庭來說是無濟於事的。
第三。政府的社會保障機制依舊滯后。到信訪局工作的第三天,接訪了一來自偏遠山區的農村婦女,她邊哭訴說著自己得了婦科病,病因是由於政府實施絕育手術引起什麼盆腔炎之類的病,時常複發,不能幹活,老公也不拿錢給她看,聽之任之,為此還常打她,請求政府幫忙調解,讓其夫拿錢給她治療。我受理了,並將其引領到婦聯部門,讓婦聯幫助協調解決,維護其婦女應該有的權益。可不知乍的,在第二天一上班,就聽說此婦女於當日回去的那天晚上自盡了。這件事引起我很大反響,我深思着,有些內疚,但也很無奈。在怒罵著其男人不是人的同時,也覺得政府對這類人的術后關心不夠,如不是政府部門實施絕術手術,我想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結局。據了解,農村中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因這難以啟齒的病而忍氣吞聲,自食若果着,每年都有花費着數目不少的醫療費用,有的嚴重患者,全年都不能勞動,全靠老公養着,一個身體健康的女性就因為當時計劃生育手術問題落下一身的病,這到底是誰之過,政府要不要考慮為之承擔一些相應的社會責任呢?
雖然,目前政府在對待這類群體上有一定的措施,那就是要經過縣級及以上的計生專家組(機構)認定后出據相關證明才僅可報銷相應的醫療費用,其他一概不管。我想,這樣是不足以讓這類弱勢群體安民心,平其怨的,不然她們乍會不厭其煩的上訪求助和討說法呢?農民是弱勢群體,應該要得到幫助,況且這裡面,畢竟或多或少有我們政府部門在落實計劃生育絕育手術時而造成的過失行為,政府是有責任的,理應要負起全責。對於這一類群體,我們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社會保障機制,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買單,我們可以為她們發放一次性補償,並對那些因此而散失勞動能力讓其享受一定的生活補助。我想只有這樣才能讓類上訪者息訴罷訪,但願這一天早日到來!
信訪局掛職工作心得體會(三)
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的第二次掛職鍛煉。第一次是在鄉鎮,那時我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黨校教師,掛任辦事處副主任,掛職時的主要任務是在一個新建的開發區處理拆遷事務;這次是在市信訪局,這時我的身份是一名所謂的縣處級幹部,掛任信訪督查專員,主要任務是在市群眾來訪接待服務中心接待來訪群眾。在一個幹部的成長過程中,能有這麼兩次經歷,我倍覺幸運。今在此記錄下在信訪局掛職后的幾許思考,是為感謝多年來組織的培養以及領導同志們的信任和支持。
感想之一:實踐鍛煉是提升能力的最好課堂。在接到組織安排我去信訪局掛職鍛煉的通知時,我就在想去信訪局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講,作為一個人們所謂的"三門"幹部,我第一次去鄉鎮掛職鍛煉,更多的是基於一種未知的新鮮,那時懷抱的就一個去試試的心態,無知無畏,還帶着些幹事業的豪氣。這一次,雖然對信訪工作有所知無所畏,但對自己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還是心中無底。一方面是當前社會矛盾多發,自己的政策水平不夠;另一方面是擔心自己的偶爾急躁脾氣會敗事有餘。然而,到信訪局后,隨着對信訪工作程序和方法的逐步了解及熟悉,我發現信訪工作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難。我的經驗是:真誠地聽,關心地問,細心地答,務實地辦!在信訪局掛職鍛煉的日子裡,我深深感受到,有時真誠地聽和關心地問比細心地答更重要,雖說來上訪的群眾每個人都是衝著有個滿意的答而來的。在細心地答方面,吃透政策精神最為重要。而吃透政策精神,一是要自己要吃透,二是要幫上訪的群眾吃透。政策的背後是利益。要善於站在政策出台時的格局上,超越利益講政策,既要歷史地看,又要發展地看。在接訪實踐中,在對待有些養老保險問題、醫療保險問題、土地補償問題等,我都曾這麼運用過,並得到了上訪群眾的理解和認可。在務實地辦上,我的體會是一定不要推!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辦;不能現場辦的,也要現場幫上訪的群眾和解決問題的責任方聯絡一下,一是起督辦的作用,二是給上訪的群眾一種心理安慰。所以,有了這次歷練,我想說,新事物新問題面前,不要怕!實踐鍛煉是提升能力的最好課堂,因為那裡有最好的老師——群眾!
感想之二:群眾路線是做好工作的最大法寶。群眾路線是我黨的基本的工作方法。這話我們大會小會的常在講,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理解的和具體在實踐中運用的。在我看來,群眾路線就是:一、不要去為群眾自做主張,先聽群眾說;二、不要隱瞞群眾事實真相,如實告知群眾;三、不要欺騙群眾,要和群眾一起想辦法;四、要教育群眾,政府不是萬能的。萬能的政府是靠不住的。五、問題或困難面前出主意、拿措施一定要聽群眾的意見。要順應人民的新期待!這提法特好!我想這可以也應該理解為新時期群眾路線的新表述。有群眾擁護,領導才是領導;沒群眾擁護的領導是瞎導!生活只有落實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層面才是真實的。而工作只有落實到群眾的生活境遇層面才是靠得住的。
感想之三:信訪是檢驗民生問題的最佳窗口。沒有人可以否認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亦如我們不可否認現在的中國確實還存在許多問題一樣。記得鄧小平同志曾說過:發展起來的問題不會比沒發展的問題少!所以在我看來,如何如何讓更多的群眾分享改革的成果,如何更有實效的惠及民生,信訪絕對是個最佳窗口。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宏觀政策在基層實踐的點滴"不適";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普惠措施背後的偶爾"例外";在這裡,我們還能見識到生活中我們不願或不曾遭遇的"疾苦";在這裡,我們還能聽到遠在樓堂所不可聞到的智慧"高見".曾有一段時間,在媒體上見到一些單位或部門在實行首長接訪日,不知這好的制度咋就是沒好好的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