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菊與刀讀後感

菊與刀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菊與刀讀後感

  有幸讀了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與刀》,這是一部通覽日本文化,解讀其矛盾性格的驚世之作,也是文化人類學的經典之作。余華曾說:日本不是喊幾聲"打倒"就可以打倒的,既然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還得與這個曖昧的鄰居一起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那麼"了解日本"確實是"關愛中國"的前提之一。通過這次略讀讓學識疏淺的我對日本——這個特殊的鄰居,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了解。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柔美的花與剛烈的刀可以同時被人遵為至美而剛柔相濟。作者用"菊"與"刀"來象徵日本的矛盾性格,着力闡述日本傳統之二元性,以一個西方人的冷靜視角,通覽日本獨特的文化傳統與民族性格,即抓住了日本文化細緻的地方,又將它置於東方文化與太平洋島嶼文化的人類文化學視野里。

  戴季陶有言:他們以赤條條一無所有的民族,從中國、印度輸入各種物質的、精神的文明,且能夠通通消化起來,適應於自己的生活。更把這個力量來做基礎,迎着歐力東侵的時代趨向,接受由西方傳來的科學文明造成現代的趨勢。民族的數量,現在居然足以和德法相比。……我們在客觀的地位,細細研究他,實在日本這一個民族,他的自信心和向上心,都算是十分敬。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這也是大多數人共同的看法,他們的這種樂於學習,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實為可贊和學習。

  這本書共有十三個章節,分別從行為習慣、文化觀念、道德世界、人情態度、自我修養和兒童教育等等各個方面對日本人的民族性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從中可以解讀出日本民族歷久形成的種種文化模式,包括負恩與報恩的壓力、義理與自由的抉擇,享樂的人情觀與自虐的修養法。還有別樣的兒童教育傳統。這些充滿矛盾的外部行為模式及內在文化體系,使我們逐漸窺見了嚴格的家族制度和等級制度下日本"恥感文化"的源數。

  書的第一章節寫的是任務——研究日本。為讀者如何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方式和角度做了很好的引導和介紹。觀察鑽研日本人的戰爭行為細節,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利用圖書館資料、圖片以及在日本拍攝的電影,來研究他們的社會習俗生活習慣,來走近這個矛盾體民族,了解它的文化模式。

  第二、三章是戰爭中的日本人和各得其所,他們是真正懂得"各得其所"的必要性,對等級的信仰和信賴也超乎世人,但也有靈活性來變通等級制。日本人認為精神是主要的、永恆的,物質是附屬的、瞬間的。戰爭中他們完全是‘憑主觀意識的’,信念建立在"諸事俱在意料之中".對天皇絕對忠誠、投降可恥和自我犧牲的思想深入人心。臣民、戰士的這種絕對等級信賴和靈活變通態度,是日本人在戰爭中各種劇烈變化的行為的直接原因。比如:有的日本士兵寧可刨腹自殺也不願投降做俘虜,以死謝罪,證明對天皇的忠誠。甘願投降的士兵一心一意的服從招降的隊伍,還是以一個軍人戰士該有的姿態來投入戰鬥,只不過把槍指向了自己的同胞。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行為讓世界很多民族為之不解,他們的這種"怪脾氣"是世界人類文化學研究或者心理學研究等等,想要弄明白、求突破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第四章是我感觸反思最多的一個篇章,講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日本的座右銘是:萬物各歸其位,各得其所。明治維新政治家們謹慎劃分了國家在政府職能方面及國家神道在宗教方面各自的權限範圍,他們把其他領域留給了人們,但確保了自己處於新的等級制最高層。如此一來,對於他們認為事關國家大事,他們足以直接插於控制。對於工業發展領域,日本選擇了與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閣下"們制訂發展方針和相關政策,他們不僅制訂計劃,而且也創建並動用政府資金扶持他們認為有需要的企業,當企業達到了預期中的"運營有度、生意興隆"政府就賣給私營公司。這是日本明治維新取得功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對比一下清末的洋務運動,不得不承認日本天皇政權的英明、卓見。歷史不能假設,但如果洋務運動時期統治集團的當權者不那麼集權謀私,多以國家、民族的興旺着想,洋務運動的功效就不會如此這般弱小。

  此外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是他們對於"報恩"的理解,對於天皇的無限絕對忠誠,就是他們重視報恩的一種表現。他們絕不接受陌生人的好,也不會主動幫助陌生人,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有一種歷史負債感,把自己日常的決定和行為都作為報恩,比如努力工作、極端敬業,尊重服從領導上級,都是報答情義的表現。

  最後,通過對《菊與刀》這本書的閱讀,使我對日本的文化和日本民族二元性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與了解,同時激發了我對日本這個民族的濃厚興趣,從而去更深入的了解與探索。



菊與刀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