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劉二牧傳》等有感

讀《劉二牧傳》等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讀《劉二牧傳》等有感

  三國志讀書小組

  《劉二牧傳》

  劉焉看到靈帝政治衰敗,王室多變故,於是請求擔任州郡長官,遠離京城是非之地。董扶告訴劉焉京城會出亂子,益州有天子氣,且恰好益州刺史犯罪,劉焉就成為了益州牧。益州叛賊殺死原益州牧,攻破三郡,部眾數萬計,益州從事賈龍以一千多人進攻叛賊,取得勝利(叛賊多為百姓,倉促聚集起的烏合之眾)。劉焉到益州,表面施行仁惠政策,暗中另謀打算,派張魯殺害漢朝使臣,卻上報強盜所為。殺害地方豪強,並擊殺反抗的賈龍等重臣。劉焉反叛跡象明顯,獻帝派劉璋告訴劉焉,劉焉留下劉璋,不讓其返回長安(獻帝時董卓當權,劉焉雖有反叛之心,但時局混亂,劉焉欲獨掌一州以自守無可厚非;劉璋為劉焉之子,在長安為官,朝廷本可以之為質,為何派其傳旨,僅是由於之前使官為劉焉所殺?劉焉如反叛,劉璋自當不會再回長安)。劉焉、劉范與馬騰謀划,欲以襲擊長安,計劃泄露,馬騰戰敗,劉焉的兩個兒子被殺,同時劉焉的城府被天火燒毀,進而病死。朝廷下令劉璋為益州牧(劉璋此時本來就掌權益州,下旨令其為朝廷所用,以進攻劉表)。

  劉璋繼承劉焉的職位后,張魯逐漸驕橫,劉璋殺張魯母親和弟弟,二人結為仇敵。劉璋多次攻打張魯,均失利。曹操取得漢中,劉璋欲以結交曹操。劉璋派張松到曹操那裡去,張松未被錄用,張松因此怨恨曹操。於是張松勸其聯合劉備,斷絕與曹操往來,劉璋聽從(璋明斷少而外言入故也)。派遣法正招來劉備,黃權、王累(倒懸城門忠諫)勸阻不聽。劉璋迎接劉備,歡飲百日,其後資助其討伐張魯,劉備回頭進攻劉璋,於是劉璋投降。陳壽評論:劉璋才智平庸,小人居君子之位,底盤被奪,並不是不幸的事。

  《先主傳》

  劉備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公孫瓚共事九江太守盧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好結交豪俠,年少爭附之。先主不甚樂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飛鷹走狗)。黃巾起義爆發,劉備率領部眾討賊有功,被封為安喜縣尉。求見督郵未果,將督郵捆綁起來,打了兩百棍,然後棄官逃跑。后又因征討黃巾賊有功,被任命為縣丞。后被黃巾軍攻破,投奔公孫瓚,授命抵禦袁紹。曹操征陶謙,劉備支援並歸附陶謙。陶謙死後,劉備接手徐州。劉備與袁紹對峙,呂布襲擊下邳。楊奉等進犯徐州,劉備截殺了他們。呂布攻擊劉備,劉備戰敗歸附曹操。曹操供給其再戰呂布,被高順所敗,夏侯惇支援亦敗於高順。曹操親征,活捉呂布。董成同獻帝密謀,以衣帶詔令劉備誅殺曹公。事情敗露后,劉備佔據下邳。曹操攻打劉備,劉備敗逃歸附袁紹。袁紹攻破后,劉備繼而依附劉表。劉表厚待劉備,但疑而不用。劉表死後,劉琮投降曹操,劉備同劉琦、孫權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劉琦病死,劉備擔任荊州牧,結束了到處依附的處境,以獨立的姿態參與群雄逐鹿。張魯投降曹操,益州牧劉璋聽從張松和法正的建議接劉備入蜀,以攻打張魯。劉備接受軍隊和物資后,並未攻打張魯,樹立恩德,收買人心,反攻劉璋,取得益州。劉備取得益州,三足鼎立之勢成形。孫權討要荊州不得,派兵攻打劉備(劉琦傳位,荊州並不屬吳,孫權爭荊州並非收回,也不存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一說)。劉備劃分荊州與孫權講和。劉備攻取漢中,成為漢中王。曹丕稱帝,劉備聽聞獻帝被害而稱帝,立吳氏為皇后,劉禪為太子,其餘兒子劉永和劉理為王。關羽為孫權所殺,孫權講和,劉備盛怒不許,攻打孫吳,為陸議(陸遜)火燒連營所敗。之後劉備病重,託孤於諸葛亮,與永安宮去世,年六十三歲。陳壽認為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也許劉備得機智權謀確實不及曹操,但以疆域論英雄有失偏頗。劉備有自己個性與原則,以近乎草根之流至創建蜀漢基業,進而三分天下,亦有其超凡之處。

  劉備行仁義之舉,有建功之志向(髀骨肉生,慨然流涕,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矣耳),善待人才,深得人心。

  仁義之舉:

  攻劉琮、劉璋皆不忍心;

  曹操追擊,不舍百姓"夫濟大事必一人為本,令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善待人才:

  備前見張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義接納,盡其殷勤之歡。

  劉巴者,宿昔之所記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器其能。

  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陳登)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卧百尺樓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劉關張)

  深得人心:

  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

  瓚深與先主相友,先主以兄事之。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中山大商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劉平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

  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以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備歸紹,紹父子傾心敬重。(魏書)

  討厭劉備的人——呂布: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呂布被殺,指着劉備說"是兒最叵信者。"

  劉備妻兒命途凄慘

  布虜先主妻子,先主求和於布,布還其妻子。

  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操生擒布,先主復得妻子。

  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曹操於當陽之長坂急追之,先主棄妻子,與諸葛、張飛、趙雲從數十騎走。(對比劉邦逃亡對待妻兒、劉秀逃亡對待姐妹)

  劉禪生於荊州,長坂坡之前劉備被虜過的妻子當中不包含劉禪(劉禪未出生)。古代妻子指代老婆和孩子,則說明劉禪之前劉備還有其他孩子(至少包括長坂坡中被曹純捕獲的兩個女兒)。劉禪之前,劉備很有可能還有其他兒子,只不過未存活至劉備遷往荊州(劉備多次喪妻,亦有可能多次喪自;劉備四十餘歲於荊州收劉封為長子)。

  青梅煮酒的歷史材料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此也!"(華陽國志)

  《諸葛亮傳》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入世輔佐之心),時人莫之許也,惟崔州平和徐庶與亮友善,謂為信然。劉備經徐庶引薦,凡三往,乃見(可能確實不在家)。諸葛亮給劉備定下的策略為奪取荊州和益州,結好孫權,以圖興漢(荊州:此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其後入劉備所言:"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在諸葛亮的隆中對指引下,劉備先憑藉赤壁之戰獲取荊州,后又奪取益州,創建了蜀漢基業。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勸說孫權聯合抗曹,言劉備有田橫之義,壯士之心,不降曹魏,以激孫權(時孫權早已定下抗曹之心,勃然大怒是表態給吳國投降一派。魯肅"將軍迎操,欲安所歸?")。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擔任軍事中郎將,調撥賦稅,以資軍用。劉備取益州,諸葛亮鎮守荊州。成都平定后,又開始鎮守成都,管理糧草和兵員(後勤工作)。劉備託孤,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解釋講君可自取理解為讓諸葛在劉禪、劉永、劉理中選取,但從劉備用曹丕相較諸葛亮,以及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回復,此處可取應為取而代之)。劉禪繼位,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街亭之戰,用錯馬謖,為張郃所敗。再次出兵散關,糧草用盡還師。再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糧草用完而退兵(射殺張郃)。再次出征,與司馬懿對陣,因病重去世。"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諸葛亮有吞魏之志,恐時不我待,急於攻魏,至蜀勢漸微。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管仲蕭何之才而非韓信郭嘉之謀)。連年動眾,未能有克。郭沖四事曰:"師無所成,傷缺而反者眾,三眾歸降而不能有。"

  《關張馬黃趙傳》

  1. 關羽因犯事逃亡,趕上劉備召集從眾,和張飛一同歸附。曹操活捉關羽,關羽為其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封存曹操賞賜,回歸劉備陣營。關羽好強護短,馬超來降,諸葛亮寫信曰"孟起可與益德並驅爭先,尤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關羽大悅,以信示賓客。左臂中箭,刮骨療毒時烤肉喝酒,談笑自若。樊城之戰,于禁投降關羽,龐德被殺。因關羽拒絕和孫權聯姻並辱罵使者,輕視糜芳、傅士仁,又得不到劉封的協助(關羽同劉封關係應該也不好),被孫權所殺。

  2. 張飛於當陽橋斷後,瞪着眼睛,挺着長矛大喊:"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人不敢靠近,劉備等得以逃脫。劉備入益州,活捉並義釋嚴顏。在漢中作戰打敗張郃。劉備攻打吳國,張飛臨行前為手下將領所殺。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張飛鞭打士兵,劉備告誡不聽,終為部下所害。

  《劉鵬廖李劉魏楊傳》

  劉封因關羽和孟達之事為劉備所惡,諸葛亮擔心劉備死後難以駕馭劉封,讓劉備講其刺死。

  彭羕由龐統和法正推薦給劉備,很受劉備賞識。扶搖直上,傲氣凌人。諸葛亮內心不喜歡他。先主漸漸疏遠彭羕,被貶任地方官。拜訪馬超,說劉備老傢伙糊塗,並勸說馬超自立。馬超將其舉報,被處死。

  廖立認為自己才幹和名望應為諸葛第二,卻在李嚴等人之下,鬱悶不樂。在李邵、蔣琬面前蜚議劉備用人和關羽治軍,被李邵和蔣琬舉報至諸葛亮,被廢為平民。

  李嚴同諸葛亮一道被劉備託孤,諸葛亮出兵漢中,李嚴負責後方。諸葛亮出兵時,李嚴未能接應上糧草,相推脫責任,凸顯諸葛亮不進軍的過錯,於是假傳聖旨招諸葛亮退軍。諸葛亮以證據將其揭發。李嚴為奪私利,不擇手段,最終被貶為平民。

  魏延同諸葛亮出征,總求率兵萬人,同諸葛亮分而進兵,諸葛亮不許。魏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與楊儀爭鋒,勢同水火。諸葛亮病危,秘密同楊儀、費禕、姜維謀划,令魏延斷後。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勤,作斷後將乎?"楊儀、費禕等人慾先行撤軍,魏延大怒,搶先出發,燒毀棧道。魏延、楊儀均上書言對方叛變,魏延逃跑,被馬岱追擊殺死。魏延未北叛而選擇南下,就是為了除掉楊儀,希望能受推崇接替諸葛亮。

  諸葛亮出軍,楊儀籌備糧食,安排調度均得心應手,受到諸葛亮賞識。同時諸葛亮又欣賞魏延勇猛,遺憾楊儀和魏延不和。諸葛亮認為楊儀氣量狹小,有意讓蔣琬接替自己。楊儀認為自己才幹在蔣琬之上,對費禕說如果自己在諸葛亮去世時投靠魏國,不至於落魄至此。費禕秘告朝廷,楊儀自殺。

  彭羕等人,恃才自傲,不甘人下,未受任用,內心不滿,多發怨毒之語;加之蜀國同僚,熱衷密告,因此下場非貶即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