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堂吉訶德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一)

  《堂吉訶德》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紳,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德.拉曼恰,又物識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小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裡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作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傷的騎士,把酒囊當作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為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讀《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讀,又覺得書中蘊含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在現實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稈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着寫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當時西班牙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習俗的一部百科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質,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意義。相隔四個世紀,仍感動着每一位讀者。

  《堂吉訶德》中出現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二)

  《堂吉訶德》是一部有趣而豐富的作品。

  如陳凱先先生在屠孟超先生的譯本前所言:“《堂吉訶德》取得如此高的評價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 讀者的不斷閱讀本身就是這部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作者創作的延伸。”有心的讀者也會從中不斷發現新的意義,這樣可以不斷被挖掘的內涵可能是這部作品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原因。

  作品洋洋洒洒八十餘萬字,在主角的冒險之外,還穿插了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可謂“小說里的小說”。

  堂吉訶德這個形象,不單單是一個騎士小說的受害者。“遊俠騎士在古代非常有用,在當今也非常需要。只是在當今的世界上,懶散、貪圖享受、熱衷於吃喝玩樂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作者借堂吉訶德之口批評他所處的時代。“我知道通向美德的道路異常狹窄,通向罪惡的路十分寬闊。然而,我也明白,這兩條道的目的地和歸宿完全不同:那條通向罪惡的路雖然又闊又長,卻是一條死路;美德的路雖然狹窄,卻是一條生路,甚至還能得到永生。”堂吉訶德對名節的過分注重、誇張的語言和看起來畫蛇添足的自我約束,會讓人感到很滑稽可笑,用現在流行的“中二”一詞形容再恰當不過。但是仔細想想,遊俠騎士的精神真的毫無可取之處嗎?嚴格自律的人比起懶散、貪圖享受、熱衷於吃喝玩樂的人難道更加可笑嗎?被堂吉訶德逗笑過後,應該思考的是這些問題。

  “我心裡明白,自己確實着魔了,這樣一想,也就心安理得了。如果我認為自己沒有着魔,卻這樣懶懶散散,膽小怕事,任人家將自己關在籠子里,不去救援那麼多急着等我去救苦救難的窮人弱者,那我的良心必然會受到極大的譴責。”有那麼幾次,我認為堂吉訶德其實並沒有失去理智,他只是希望能用自己滑稽的行為讓優秀的騎士精神重新被人們拾起。可惜他做的事情實在太荒謬了,已經遠遠超出了警示世人的範圍。他本來就是一名心善的紳士,不過是相信了一些別人不相信的東西,模仿了一些沒必要去模仿的行為,於是失去了自我,我是這樣理解的。

  “他在騎士書中讀到過,騎士們在森林中,或在曠野里連續幾個夜晚不睡覺,想念自己的情人。堂吉訶德也要學他們的樣。”這段話讓我想起了那些孩子,他們喜歡上了動畫片里的某個人物,便會爭着要學他的樣。“堂吉訶德聽着神父的話,臉色一會兒紅,一會兒白,就是不敢承認是自己釋放了那批囚犯。”孩子們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在別人還不知道的時候,也大多是不敢承認的。他到死都沒敢承認自己就是被打敗了的那個堂吉訶德。這樣一個像孩子一樣天真可愛的人,也難怪大家都喜歡他。

  桑丘這個人物,與堂吉訶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桑丘更加現實,他會因為自己毛驢丟了而一直向主人提起;因為阿爾蒂索多拉答應送他幾件襯衫沒有兌現,他念念不忘;心裡總想着自己的那個海島,對路上吃的苦受的累喊冤叫屈。他才不管什麼騎士道,為了主人的報酬,他寧願欺騙主人,拿鞭子往樹上打。然而他也並不是見錢眼開的人。在海島上,他秉公執法,不貪污受賄。“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佔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他也是一個有追求、有堅守的人,可惜最終只能在社會的最底層跌爬滾打。

  對於結局,如果我是作者,我會讓堂吉訶德繼續執迷不悟。突然間恢復理智顯得有些突兀,而且帶着對遊俠騎士精神的嚮往離去,讓騎士小說對他的毒害更加深入人心,同時表現他至死不渝的遊俠騎士精神,可能會帶給人更多反思。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三)

  這個寒假,閑來無事,又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本書看了一遍,經典畢竟是經典,無論讀多少遍都不會感到厭倦,想起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是感覺好笑,跟看笑話似的,看到堂吉訶德各種荒誕不經的行為,內心就感到好笑,感覺作者寫這本書就是單純描寫了堂吉訶德這個搞笑的人物,並沒有深入過去了解什麼,鑒於當時比較年幼,社會閱歷和文學素養的水平的不成熟,只把這本諷刺社會現實的名著當成了一本笑話書來看,現在想想真是有點幼稚,不過現在再看這本名著,漸漸發現了這本書里字裡行間所反映出來的深刻內涵,從堂吉訶德這個看似荒誕不經的人物身上,我讀到了更深一層的內涵,已經沒有了當時看笑話的心態了,更多的是對作者對於社會黑暗的揭露,這本書主要描寫和諷刺了當時西班牙社會上十分流行的騎士小說,並揭示出教會的專橫,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塞萬提斯表面上描寫了這個行為搞笑的堂吉訶德,並通過堂吉訶德一系列離譜的行為展現了這個被騎士精神侵害的近似瘋癲的搞笑人物,實際上是對社會黑暗和人民困苦的反映,作者通過辛辣的筆墨,嚴厲的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和教會對人精神上的摧殘。

  在文章的最後,堂吉訶德終於清醒了,他意識到他以前的騎士精神在他看來也是一種瘋癲,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騎士精神也是一種瘋瘋癲癲,在文章的最後,堂吉訶德對於騎士深惡痛絕,或許,這就是作者塞萬提斯所要最終的目的,進一步批判了教會對人的殘害,批判了騎士精神的荒誕。或許,這就是這本書,作者塞萬提斯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 標籤:堂吉訶德 讀書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