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潘先生在難中》讀後感

《潘先生在難中》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潘先生在難中》讀後感

  今日來到教室,老師便說道:“同學們來講講《潘先生在難中》吧”,我才發現上周布置的閱讀任務我全當作耳邊風忘了。都說旁觀者無權插嘴,我只好靜靜地聽他們將想法道來。其中,有些感觸。

  也許由於近日講的都是“魯迅”之類的文章,所以提到潘先生,大家都批判他,說他虛偽、小氣、庸俗……總之似乎所有不堪的詞語估計都可以在他身上成功應用。潘先生與車夫講價,所以他是小氣的。潘先生聽到戰亂的消息后攜妻兒逃往上海,所以他是懦弱的苟且的。在大家的盛情舉薦下,潘先生為軍閥杜統帥寫了歌頌標語,所以他是虛偽的。

  我想說,同學們並沒有從作品中的人物、背景出發,沒有從自身的情感出發來閱讀。而是帶着慣性理解、平日里所學所謂“批判”來看待在難中的那位潘先生。難道你媽媽在菜市場跟菜販子講了一下價,她就是小氣虛偽的人了嗎。潘先生舉家逃亡,自己前途未卜,全家指望他一人荷包。當一個人於世了無牽挂,獨來獨往與人毫無瓜葛的時候,他可以清高,可以高尚,可以英勇獻身,可以以死捍衛某些飄飄忽的東西。但潘先生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家庭,妻子兒子是他的一部分。他,是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對家庭負責的人!不逃亡,難道置妻兒性命於戰火之中?不講價,戰火也許就燒了他那生計路。不回學校,家中張開就是幾張嘴,莫非空氣可以果腹?我看到的,是一位苦不堪言的,辛苦的父親、丈夫。潘先生之承受,即其妻其兒之承受之和之施與,加上自身本該承受的,苦哉!

  不知何時起,大家都只會從作品中看出“批判”“揭露”“諷刺”,作品中的人都是虛偽的苟且的封建的麻木的……潘先生只是個平常人,僅為滄海一粟,沒有人可以強迫他去死去捐軀去誓守土地。他是丈夫是父親,他能做的就是帶領家人好好地活下去。他終究是做到了。如果文中本來寫的潘先生是一個不逃不躲,發動全家誓死與敵人作戰的英雄烈士,以現代眼光看來,豈不心寒!我們不該置身之外以高姿態的口吻評價任何一部作品,似乎在俯視着他人說:“愚蠢的人類,你們真夠不堪”。而應該融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與社會,結合我們自身的時代來看待某些人物。畢竟,發現個人價值不是利己主義,捨棄自己成全社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批判潘先生,就是批判了父母對孩子、丈夫對妻子本該俱有的責任。如果榮辱與共是美德,那麼,潘先生一人承多人之辱,就是美德之更美。



《潘先生在難中》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