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兩彈一星讀後感

兩彈一星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兩彈一星讀後感(一)

  做人當如鄧稼先!做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做一個忠心報國的偉丈夫!這是我看了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又重讀鄧稼先傳記后,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話。

  這一電視連續劇忠實地再現了“兩彈一星”元勛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最為鮮活出挑的人物是核物理學家鄧稼先(1924~1986)

  這裡,僅採擷鄧稼先62年人生歷程中最精彩的片斷:

  14歲那年,在淪陷后的北平,少年鄧稼先當眾撕碎了為日寇慶功的紙旗,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一腳!為了避禍,他隨大姐南下四川、雲南。

  17歲那年,他赴重慶考大學,途中險些被空襲的日機炸死,進一步堅定了他科學救國的志向。而後進入西南聯大,發奮用功,決心“救同胞於水火中”!

  24歲那年,負笈西渡,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師從著名核物理學家特爾哈爾(Ter Harr),兩年完成博士論文《氘核的光致蛻變》。

  26歲那年,他在拿到博士學位的第九天(1950-8-29)搭海輪迴國,進入中科院原子能所,在彭桓武先生的指導下,踏上開拓我國核物理學研究及其應用的征程。

  34歲那年,他的命運發生重大轉折。他的頂頭上司錢三強先生問他:“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怎樣 ”鄧稼先心領神會,立即允諾,出任二機部九院理論部主任,從此踏上了研製“兩彈”的28年艱辛路。

  歷史正確地選擇了鄧稼先,而鄧稼先則不辱使命,為“放大炮仗”的宏大目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從34歲那年開始,鄧稼先隱姓埋名,捨棄天倫之樂,成天鑽在荒漠、山溝里,甚至有意識地把性格從爽朗外向轉為沉默內斂。風華正茂的鄧稼先作為我國原子彈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率領28個“娃娃兵”(平均年齡23歲),在攻克兩彈基礎理論方面所向披靡!

  他們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從基礎理論上攻克了三大難關:原子彈核反應關、中子點火關和引爆關。

  鄧稼先率領他們用簡陋的手動計算器和計算尺通宵達旦地進行計算,計算草稿用麻袋來裝,從地板堆到天花板,堆滿了一房間。

  有一次,鄧稼先剛休息不久,一聽說試驗出故障,他冒着風雨,搭吉普車前往,車拋錨了,他下車推行;到了試驗場,司機累趴下了,他卻精神抖擻地潛心參與排除故障,終獲成功。

  三年困難時期,他們餓着肚子苦幹,他省下自己的口糧,用饅頭招待開夜車的“娃娃兵”。領導不準開夜車,他與夥伴們鑽在被窩裡打手電筒鑽研問題。

  在原子彈引爆試驗中,裝雷管是最危險的事情,鄧稼先總是到現場在技工旁邊為他們壯膽,為他們遮風擋雨。為了原子彈試驗成功,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他40歲那年,1964年10月16日下午,羅布泊上空終於升起了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六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奏響了凱歌,在現場不遠處的鄧稼先熱淚盈眶,久久說不出話來……。

  然而鄧稼先沒有停住腳步。

  39歲那年,在聶榮臻的安排下,鄧稼先着手為研製氫彈做基礎研究,他開始了新的跋涉。他和他的戰友們,群策群力,日夜奮戰,經過三年努力,1967年6月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接着,鄧稼先為核武器小型化傾注了大量精力。不幸的是,在一次核試驗事故中(事後查出是降落傘問題),鄧稼先身先士卒,堅持進入事故發生地區,找到了碎彈,卻經受到了超強核輻射,他的身體遭到致命的損傷!

  在鄧稼先生命的最後幾年,他醉心於二代核武器研究,拼盡全力,奔波於試驗場所。

  60歲那年,他參加了突破中子彈原理的核試驗。那時他已經精疲力竭,趴在兩位年青人身上才到達目的地。試驗成功使他再次忘形地歡呼。

  61歲那年,確診罹患直腸癌,動了大手術。但是,生命不止,奮鬥不息。他把病房變成了實際上的辦公室。

  62歲那年春天,他的病情急劇惡化,癌細胞轉移到全身,疼痛劇烈。他深知自己已經來日無多,卻在思索着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重大問題。1986年4月2日,他與于敏聯合署名,向領導遞交了極其重要的建議書,畫出了我國核武器發展的新藍圖,對國家現代化國防建設做了最後一份寶貴的貢獻。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與世長辭。

  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民族進步的永恆!

  他用他的純真高尚、無私無畏、獻身熱誠,贏得了人民的尊敬!

  做人當如鄧稼先!育人當如鄧稼先!

  兩彈一星讀後感(二)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這句精鍊、簡潔的話是“感動中國人物”給予他的頒獎詞,他享有“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等無數個榮譽稱號,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對了,他就是錢學森。

  錢學森剛剛衝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時,就來到哈爾濱軍事學院參觀。錢學森對陳大賡說:“中國人一定能製造出導彈。”這正是中國的需要,也是民族振興的共同心聲。。不久之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首任院長,帶領五院科研人員攀登高峰,蘇聯也派來專家協助,可不知為何,又突然撤走了專家們,赫魯曉夫甚至還說出了一句瞧不起、侮辱中國的話。中國人被激怒了,使他們製造原子彈的決心更大了。聶帥設家宴親自請航天科學家們,悲壯與豪氣充滿了他們的心間,成為了他們戰勝困難的強大動力。終於,中國科學家們不負重託,成功製造出了“兩彈一星”,為中國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我看完這篇文章不由得感到驕傲與自豪。錢學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在研發“兩彈一星”期間,憑着執着的追求和努力奮鬥

  ,不斷攀登,不斷探索。聶帥的那一句話:“逼上梁山,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們自己。”讓科學家們有了信心,那一杯酒,使他們鬥志昂揚,下決心要為中國人揚眉吐氣!讀到這裡,我的腦海中不由得憶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前天晚上,我正在做一道數學題,這道題目我絞盡腦汁,怎麼想也想不出來。我想,反正這是一道“自我挑戰”題,錯了老師也不會怪我的,明天到學校去抄一下被人的就行了。當我知道了錢學森等人,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無論如何,哪怕獻出生命,也要製造出“兩彈一星”,他們都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普通人做一件小事何嘗不能呢 我暗下決心:以後遇到任何難題,都要像錢學森那樣,迎難而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知難而退,繞過這隻“攔路虎”,如果繞過它,這樣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

  錢學森的精神光耀千古,值得我們學習,我也要做一個像錢學森那樣,一個永不放棄的人。

  兩彈一星讀後感(三)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偉大成就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全國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國60華誕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功臣。我們向功臣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所有科學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為了這一事業獻身的同志們表示深切的懷念。

  50年代中期,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舉,面對國際上嚴峻的核訛詐形勢和軍備競賽的發展趨勢,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毅然作出發展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1956年,研製導彈、原子彈被列入我國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僅用4年時間,1960年我國就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製的導彈。1964年,我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1970年,我國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上天。從此之後,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先後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研製和發射了各種型號的戰略戰術導彈和運載火箭,潛艇水下發射成功,發射多顆返回式衛星、地球同步軌道及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兩彈一星”不僅為我們建立戰略導彈部隊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增強了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禦能力和作戰能力,而且帶動了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兩彈一星”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誌,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激發了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的那樣:“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兩彈一星”事業的巨大成功,有賴於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的生動體現。但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優勢和條件,都要通過參與這一事業的所有人員特別是他們中的功臣來實現。“兩彈一星”功臣們的作用極其重要,功臣們的業績彪炳史冊,功臣們的精神光耀千古,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國外學有所成,擁有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為了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衝破重重障礙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幾十年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無聞,艱苦奮鬥,以其驚人的智慧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着人間奇迹。“中華民族不欺侮別人,也絕不受別人欺侮”,是他們的堅定信念。愛國主義是他們創造、開拓的動力,也是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他們不怕狂風飛沙,不懼嚴寒酷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儀器,自己製造;缺少資料,刻苦鑽研。就是這樣,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出“兩彈一星”的驚人業績。

  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功臣們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術跨越。從原子彈到氫彈,我們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美國、前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要短得多。在導彈和衛星的研製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越了傳統的技術階段。“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創造活力的產物。

  人類即將進入一個新的世紀。新世紀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競爭。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得到發展,就要努力學習和發揚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團結一心,勵精圖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兩彈一星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