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目送有感1000字

讀目送有感1000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讀《目送》有感1000字

  讀過《目送》之後,心中頗有感觸,書中那些場景雖然平常,但是發人深省,仔細品讀,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我還記得我爺爺的葬禮。在山東,葬禮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有很多的程序,那幾天里,我記不清楚行了多少跪拜禮,整個人都快累散架了,腦子也懵了。最後一道程序——入殮。跟我爺爺處於同一輩分的幾個老人用棉被將靈床上的遺體包起來、封口、抬出靈堂。封口之前,我最後一次看到了我爺爺那張清瘦而又塌陷下去的臉,接着,就沒有瞭然后。

  喪葬隊伍進行完入殮之後的跪拜后,靈車載着遺體走了,我站在那條窄窄的小路上,看看遺像,看看還沒有走遠的靈車,不知道幹什麼。之前,我見過葬禮上年幼的孩子哭着追趕已經走遠的靈車,或者不停的哭鬧,我覺得沒必要,因為那時的我已經成年,不能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了。我就靜靜地站在那裡,看着靈車一點點走遠,最後消失在拐角處,在回靈堂的路上,我每走幾步就看看遺像,心裡很沉重,我問我哥:"下次我回來的時候,我該去找誰?"

  我哥沉默不語,他比我大兩歲,他和爺爺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他比我更難受。

  身處其中的時候,我是無法描述自己心情的,讀過《目送》之後,我發現沒有什麼語言能像《目送》那樣更能描述我當時的心情。龍應台看着她父親的遺體火化,我看着我爺爺的遺體入殮,由靈車載着走遠,我們都作為親歷者記住了最後一次目送。

  我記得書中有一個場景,兒子飛利浦指責母親不穩重,像個不懂事兒的小孩!我認為這樣很不對,碰到這種問題,應該理性的解決。

  我懂事的年紀比大多數人要早,在初中畢業之前,學校里請到了一位心智訓練師,他給我們進行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從那時起,我開始反思我的所作所為,也是從那時起,我改掉了諸多壞習慣。我幾乎沒有和我的爸媽發過脾氣,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更多的時候,我願意以一種溫和的態度和他們的說話。我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我們把脾氣好的一面留給了陌生人,把脾氣壞的一面留給了最親最近的人。那些最親最近的人,我向你們道歉。我不想把我壞脾氣的一面留給任何人。前段時間,我和爸媽去山東博物館,我爸是一個很喜歡歷史和文物的人,進館之後,爸爸很興奮,一路上沒少指指點點,在公共場合,我覺得這樣很尷尬,而我收住了自己的脾性,很溫和的將我爸伸出去準備指點的手拉下來,一邊笑着一邊小聲說:"爸,在這樣的公共場合,你指指點點的多不好,你的看法也不見得正確啊。"我爸笑笑,沒有失望,不會尷尬。

  我認為,對父母的態度好一點不是件難事,還要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耐心。

  在《跌倒》一文中,龍應台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問題: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進入大學之後,我經歷了一段難熬的日子,所有的事都得自己去做,很累,但是這些事情做完之後又覺得很欣慰。每個人都要經歷一段這樣的日子,這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必不可少。我記得,高中時期,我的班主任老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向我們灌輸一個概念:自己的事情要多上心,畢竟最終還得靠自己解決問題。我從來沒有忘記他說過的話。如今,初入大學時的那種不適應漸漸消失,我處理事情的邏輯比之前好了很多,面對要處理的問題,我覺得心態更重要,首先要願意去接受,有勇氣去處理,然後用實際的行動去解決問題,就算很難很累,對有勇氣面對的人來說都不是問題,有意義的事情不會輕鬆,值得去的地方沒有捷徑,我們現在的選擇決定我們的結果,自己選擇的道路跪着也要走完。

  建苑風雜誌社

  讀書交流會

  王國梁



讀目送有感10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