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小小說>精彩小小說>社會主義大院

社會主義大院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社會主義大院”,這個詞在如今許多年輕人的記憶中,是不存在的。在我們眾多的60后心目中,卻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歲月......

  儘管“社會主義大院”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曇花一現”,但畢竟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兒童團”.“紅纓槍”和“紅孩子”的烙印。

  記憶中,我們那個時候是二部制上課,時間應該是1974年吧。反映兒童生活的電影,那時都印有時代色彩,像《閃閃的紅星》啊,《向陽院》啊什麼的,學校還專門組織同學們觀看......觀影過後,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學習潘冬子.學習向陽院的“熱潮”。

  各個學校里,唱紅星.聽黨話.跟黨走活動,如雨後春筍,熱火朝天......小時候因為與電影里潘冬子的長相酷似,每次學校組織演出活動,身穿軍裝,頭戴紅五星的我,都成為不二的“主角”。

  與此同時,仿照電影《向陽院》里的情結,學校與街道組織了課外學習小組,課餘時間將小朋友組織在一起,深入“批林批孔”運動。毋庸置疑,這在當時的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是必要的。

  隨着運動的深入,上面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組織課外的小朋友們,成立“兒童團”,專司“抓壞人”之職。一時間,名目繁多的什麼“向陽院”.“東風樓”等“社會主義大院”,如雨後春筍般,在一夜之間應運而生,大街小巷裡,手持紅纓槍的“兒童團員”,在各自的大門口站崗放哨,好不威風......

  “兒童團員”們的“敬業”精神,當時着時讓人感動,誰家來了客人,負責人的兒童團員會用紅纓槍“押”着來人送到門前,直到主人確認客人身份,否則來人就會被“押”送到民兵指揮部問話......

  那個時候,我家的房子較左鄰右舍相對“寬敞”,於是我住的那個小屋,儼然成了“校外陣地”.“武器庫”.“學習園地”......牆上“學習園地”“大批判心得”赫然醒目,牆邊紅纓槍一排排整齊排列,趕上“集中學習”我的那兩箱子小人書成了小朋友們的最愛。我也是為此樂此不彼......

  現在看來,那些做法有的是可笑.荒誕滑稽的,把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也捲入政治運動的旋窩,是極其愚蠢的舉動。我們姑且拋開政治運動本身不談,單就把孩子們聚攏在一起,搞一些喜聞樂見的活動本身,把處於鬆散“放羊”狀態的孩子們組織起來,增強了集體主義觀念,拉近了鄰里之間孩子們的情感距離,也相對分擔了雙職工家庭的“後顧之憂”。直到現在,我仍然認為這種低成本的做法,遠比現如今的各種課外“補習班”要強的多!只可惜呀,這也只能是我們60后這代人,所經歷過的.獨有的“專利”吧。

  拋開政治而言,現如今“雙獨”家庭與日俱增,老人們.大人們整天圍着小孩子轉,獨生子女內心怎麼想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們情感空間里,欠缺友愛.互助,缺少集體主義的合作精神,缺乏社會責任感。這一點很可怕啊!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這些孩子們走向社會,他們拿什麼去治理國家?又怎麼能成為國家的主人啊?

  時代是進步的,社會是發展的。時光不會倒轉,歷史也決不會倒退到那個“社會主義大院”的時代。但無論如何,那種責任感,那種團結互助.那份蓬勃向上.那種集體主義的向心力,除了令我們這代人懷念之外,是不是對現代人如今的生活,應該有所借鑒的東西呢?



社會主義大院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