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3號,經朋友介紹我來到了煙雨。當自己再一次回到了文字王國里的時候,真的有種回到待字閨中時候的感覺。因為那時自己就很喜歡和文字一起玩耍,婚後雖然也會看一點書,寫幾個字,可和那時相比卻是差之千里。自從這次重新開始到今天已是一年有餘了,在這一年有餘的時間裡,自己沉醉於網絡。每日沉醉於寫字、看書之中。時光無聲息的飛逝,以往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自己做個小結,是非功過,一切的一切。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會理智的審視一下自己。可這一年多來,雖說偶爾也會對自己的行為做一些回望,和以往相比卻是粗略的。
漸漸地自己發現,原來的那個自己已經變得不知去向,現在自己會為一篇文字得了一個精品而高興,進入百家更使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滿足。自己會為此高興一陣兒,當看到自己的文字沒有任何此類的字樣的時候會很失望。為此自己每寫一篇文字就會用很長的時間去完成,尤其朋友約定的合奏題目時更是如此,記得寫那篇合奏散文《踏青》時,自己更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荒唐事。那天本來小女是上學的,可自己中午邊寫邊改,竟然把小女上學的事情忘記了,小女因此整整晚了半節課,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此篇雖說是煙雨的一篇精品文章,可卻被人批得體無完膚,我在前幾日也為此發了站內短信詢問該文作者——寂寞心扉,希望聽到一些不同的見解。可得到的回答是:“你真的往心裡去了,最近很少上網,放下了。”我很失望。我真的不理解,有意見不是也應該有相應的方法嗎?
偶爾和一兩個自己認為還算談得來的朋友說上幾句話。這時有人說:“你不要整天和文字打交道,那樣你會變得很嚴肅。”
還有人說:“我感覺你在很嚴肅的學習,有些在逼自己,別這樣,這樣讓和你說話的人也變得很嚴肅,寫東西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
又有人說:“別追逐。”
和朋友說了此事,朋友笑着說:“你呀,陷得夠深的。”( : )
聽到這些,我會一次次的問自己“這是以前的你嗎?你到底要怎樣?”原來沒想過這些,為何現在會如此?從來沒有如此沉迷的做過一件事情,這種變化讓自己心裡多了一份不安,自己變了!這樣一個結論,讓我很是恐懼。為何自己會如此?只是對於寫作和文字的愛好嗎?為此自己決定要休網一個月,用來審視自己,檢查自己,調理自己……和過去那個簡單的自己做個對比,不讓自己的靈魂離自己更遠。
14號,自己的那篇《恨不相逢未娶時》【2】寫完以後便決定開始此項任務。和清輝、貝貝、一蝶她們說明了此事。準備實施自己的計劃。可事與願違,第二天朋友來了短信:“你隱身上,看看吧。我給你留言了。”自己的原則被這樣一條短信打破了,自己又一次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原來打破原則是如此的簡單,只需鼠標輕輕一點,一次、兩次、三次……幾次重回到網絡我已經數不清楚了。看着空間里的召喚和真誠的問候,自己又一次回復了,幾天過去,時間已不是原來的一個月。還剩二十幾天,真想自己能堅持下來,可有些問題在困擾着自己,那些意見的來源,那些中肯的話語。又一次次的讓自己回到網中找尋,想找尋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違背原則意味着什麼?我說不清楚,自己應該高興還是檢討?違背自己定的原則,還是挑戰了自己,該如何定義?
有人對我說:“有用嗎?”是呀,有用嗎?本以為一個意見後面都會有一個很順理成章的建議。可事實卻非如此。
也有人對我說:“你想知道!就能知道?你以為你是誰?”是呀,我是誰?
弟妹看了對我說:“姐,有人給你提意見和建議你聽聽就行了,別總問人家為什麼,這樣不好,真的不好。反正我跟你說話感覺很累,你總問為什麼,其實誰跟你說話時真沒想那麼多,只是當時看着彆扭就說了,你還總問。”每每此時,我就有些疑惑,為什麼意見、建議和方法會分開呢?想到這些,突然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不是你想得到答案,就可以得到的,也許有些事情直到最後,自己也不會清楚它的來龍去脈。
記得21號晚上看電視上播出的《徐志摩》【11】,當看到泰戈爾看到自己的思想在當時的印度是前衛的,而到了我國卻成了保守的,他也為此感到迷茫,也為自己的思想有過鬥爭時。自己才知道,原來那樣的巨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自己的一點小困惑就算不得什麼了。此時,才知道人是不可能想知道什麼,就能知道什麼的。雖說喜歡挑戰自己,可這種挑戰意味着什麼?一次次的問自己,結果發現越是整理,越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東西太多,格格不入得讓自己都有些反感,何況他人。適應別人?還是繼續自己的格格不入?曾經因為一些固執地堅持打破了自己的原則,此時自己也搞不懂原則到底是什麼了,是以前的觀點的繼續?還是放眼執着自己的計劃?仔細想想,還是決定讓一切就這樣吧,把該忘記的忘記,該記住的記住。
自己在23號開始便嘗試放棄那些沒必要的追尋,這樣一來心裡立刻覺得輕鬆了許多,也許這就是人們說的放下吧。盡量的把自己放到似水的年華中,去體味真正的生活,學着不要去堅持那些不必要的固執,只要自己的靈魂不離軀體太遠。儘力無悔是自己做人處事的唯一不變的準則。能否成功我不清楚,可我知道自己一定會儘力去做,因為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後悔的事情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