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一抹青土掩風流

一抹青土掩風流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桃花總是風流物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子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又一次地想起這首詩,不禁想起唐伯虎。

  提到唐伯虎,大家都說他是風流才子。似乎古往今來的才子多是風流的,而若要談到風流,首先要從這桃花說起。

  似乎桃花自古就是風流的代言詞。遠之《詩經》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近至現當代津津樂道的“桃色新聞”,似乎都不約而同地與桃花相關。

  若說單是這桃花,的確自有其風韻。桃色的花瓣,在春日的徐風裡,自是別有一番風韻。陽春三里,萬物復蘇,人的心情也是如此,從沉睡的冬天裡醒來。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心中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一些春意,也是入情入理的。

  桃花不僅開得燦爛,清香襲人,令人產生美的享受,更在於它開的是時候。倘若這漫山遍野的桃花開在夏季或者冬季,想必是另一番景象吧。想必那些文人墨客們也會像讚美夏荷或者梅花般評頭論足,那時桃花定會黯然失色,不會有那麼誘人的妖嬈。

  桃花的確開的很是時候,所以這些文人墨客也會對她格外的青睞,甚至情有獨鍾,就連唐伯虎這樣的大才子也要賭花思人,更何必說寫《桃花扇》的那個人呢?

  自古才子多風流

  “去年樓台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不禁想起這首詩,想起那個吟詩的人。

  提到那個吟詩的人,大家都會贈他一個雅號“風流才子”。可嘆這個至情至性的人,硬是被戴上“風流”的帽子。

  站在曾經相遇的故地,回憶那初見時的美好。而如今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處去,徒留桃花笑春風。感嘆那伊人不再,心中竟是如此地憂傷,除了漫山桃花陪他傷神,其餘的看客大都在嬉笑。

  為何嬉笑?又是一個風流才子,又是一段風流韻事。不知為何,自古以來,人們總喜歡把才子的前面加上“風流”二字,似乎只有這樣,才是個才子。

  為了這二字,不知摧殘了多少才子的心啊!倘若那些才子還在世的話,看到那些越描越有趣的韻事來,心中不知作何感想?一言難盡,究竟誰解其中味?

  說道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大家都津津樂道。唐伯虎是個才子,可是令這位才子願意彎腰的不是秋香的傾國傾城,而是秋香那顆善良的心。

  記得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里,起初唐伯虎見到秋香的時候只說了一句:“沒什麼特別嗎?”然而當唐伯虎看到秋香為乞丐施捨饅頭,並與一群小乞丐在一起唱歌跳舞的時候,唐伯虎才第一次感嘆:“我終於找到自己的愛情!”

  然而單是這恐怕也不能完全俘獲唐伯虎桀驁不馴的心吧,不能留住這個才子。當秋香聽到唐伯虎對自己的詩句的解讀時:“風流不羈只是他的外表,至情至性才是他的真心……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子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想必至此,唐伯虎才真正地下定決心,今生誓要娶到秋香。秋香讀懂了唐伯虎的心,所以也贏得了這個江南第一才子一生的愛!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子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只有真正讀懂詩句的人才能領悟,那些看似風流的才子的內心深處的至情至誠,而這不是所有的看客都可以明白的。

  若問為何人們喜歡給這些才子添加一個“風流”的前綴,其實都是才華惹的禍。

  自古以來,人們對美的追求,對才華的愛慕從未停止。以文采籠絡建安七子的曹操,以鳳求凰抱得美人歸的司馬相如,以“人生若只如初見”留芳的納蘭性德,以才華縱橫現當代文壇的徐志摩,都被人們認為是才子,而他們的愛情生活故事則又被人們作為風流韻事津津樂道地傳說。

  單是從徐志摩一人說起,徐志摩一生有過三個女人。少年之時便已才華橫溢,中年更是鋒芒萬丈。人們都喜歡說他是風流才子,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看透他那顆受傷的心。

  他的第一個髮妻是張幼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民國之初,這無疑是一個悲劇。愛情貴在心有靈犀,兩情相悅。當這位大才子遇到才女林徽因的時候,開出的愛情之花是那麼得迷離,才子佳人自古以來就是天作之合,然而這位大才女並未嫁給徐志摩,這對於陷入愛情的徐志摩來說,難道不是一個晴天霹靂嗎?對於一個男人難道不是一個悲劇嗎?

  然而飯終是要吃的,日子總是要過的。當苦苦追尋的那位伊人已離你遠去,另嫁他人,難道就這樣孤獨終老?悲劇的結局是希望的開始,這一次他遇到了陸小曼,而且兩人情投意合,很快結成連理。

  單不說後事如何,這位大才子的人生經歷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為風流韻事,在我看來,這是何等的悲哀!當你第一次牽起一個女孩的手,難道就沒有想過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願望,就沒有許過“願得一人心,白髮不相守”的誓言?但是世事無常,旦夕禍福誰又能看得清呢?

  人們能開到燦爛的開頭,誰又能看透完美的結局?曾經的海枯石爛,曾經的蜜語甜言,曾經的溫柔纏綿,都是真心實意的,然而面對世事的變換,面對人生的滄海桑田,都會變化,曾經的愛是真,現在的愛就是假?人總是在塵世中活着的,這是誰也逃不了的宿命!

  那些好事者卻總是喜歡把那些才子愛情生活的不幸遭遇說成是風流韻事,並樂此不疲地傳頌,這無疑是在拿別人的傷心往事當做笑談的風流韻事,這是怎樣的悲哀?!

  嘆息,悲哉!

  易得千金,知己難求

  之所以伯牙子期能夠彈出高山流水的絕唱,那是因為他們領悟到知音的心聲;之所以唐玄宗願意捨棄江山,也要與玉環鴛夢共枕,那是因為彼此對音律的惺惺相惜,若合一契;之所以吳三桂寧願背上怒髮衝冠為紅顏的千古罵名,也要伶娶陳圓圓,那是因為她是他心中的愛人!

  古往今來,成就千秋偉業的人很多,可是有幾個願意為了自己的愛人捨棄江山?不曾有,唯吳三桂一人!本色真性情,敢作敢為,令人嘆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面對四面楚歌毫不畏懼,而嘆息的是“虞兮虞兮奈若何”?

  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們是何等的英雄當時,可終不了一抹青土,掩盡風流。

  看客始終是看客,永遠看不懂戲中人的情深緣淺,永遠不明白桃花庵里的故事,只待春色三分,又摘桃花換酒錢。

  想必那些津津樂道的看客又會講起唐解元三笑姻緣的風流韻事吧……習慣於調侃別人憂傷或不幸的故事,似乎已經是中國人的絕技。

  自古才子多風流,其真風流乎?其自知曉。

  沉舟側畔,滄海桑田。一抹青土,掩盡風流。

  凌雲個人純文學交流群,僅限喜愛文字的朋友加入,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