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風流去》讀後感

《風流去》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一個設計人的歷史觀------《風流去》讀後感

  董文龍 蘇州市城市建築設計院

  作者:董文龍 蘇州城市建築設計院結構總工、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美國PMP認證項目管理專家、工程師。

  最近花三周的時間將鮑鵬山先生的《風流去》讀完了,此書講述了從春秋時期的老子、孔子開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謝靈運為止的近一千年間的中國文人命運的跌宕起伏和與此交織的中國歷史!

  《風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國古代史,壓抑、痛苦、無奈一直伴隨着我讀完本書。從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開始,中國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內涵就開始產生了,不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學派!

  春秋戰國始出諸子百家,從而出現了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不同嘗試,那時的社會還是有“禮”存在,這些文化精英做為君主的座上賓,甚至是帝師的角色參與到國家治理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則來不合則去;後來歷史前進到秦滅六國,秦相李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出賣自己的道德,殺害同窗韓非、焚書坑儒,妄自以為這樣可以得來天下太平,可事與願違!他最終被一個比自己更沒底線更加殘忍的趙高害死!從而拉開了中國長達兩年多年的殺伐!血流成河!

  漢代秦而立,項羽、劉邦、呂后、韓信這些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終歷史車輪行進到了漢景帝時期,這一時期我認為最可悲最可憐的文人莫屬晁錯了。他是景帝的老師,在景帝即位后,秘折上書景帝削藩,結果景帝在朝堂上公開晁錯上書削藩之密折,導致藩王打着清君側的旗號叛亂,而景帝此時聽從了袁盎建議,捕殺晁錯,腰斬於市,並誅晁錯全族!慘!怎一個“狠”字了得!從此可見某些帝王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人性!晁錯與景帝的關係非同一般,晁錯上書之前景帝不可能不知道,削藩伊始,必至諸王叛亂!晚叛不如早叛!景帝是在利用晁錯逼反諸王,然後誅晁錯,讓諸王反叛的借口消失,然後拉攏其中猶豫不定的藩王,使他們站在自己一邊來消滅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集團,最終他的目的達成了!吳國滅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諸侯國問題也解決了,中央集權的使命完成了!從此中國歷史在集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文人的地位也進一步降低了!從平等的帝師到隨意丟棄的棄子!當然歷史不可擋,集權是在當下那個時代歷史必然的選擇,可集權的方式可以選擇不那麼沒人性的嗎!誅晁錯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誅滅全族呢!?

  歷史又前進到了東漢,由於東漢順帝時期重用外戚梁商,導致梁商死後大權傳至其不肖子梁冀手中,梁冀為人跋扈毒辣,眼中只有享樂,誰擋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條,而且無比殘忍,他為了把持朝政先後廢立了多位皇帝。因質帝當面稱他為“跋扈將軍”而毒殺質帝!此時當朝高官李固看不慣梁冀為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鬥爭,最終不敵被殺!李固被殺之前已知自己必死無疑,就讓留在京中的三個兒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家族必將遭滅頂之災,於是讓三弟李燮,隱姓埋名逃出家門,后對外宣稱李燮回京找父親去了!終於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殺害,僅三子在李文姬的謀劃下才得以活命,也為李家留下了僅有的一直香火!好一個奇女子啊!待十幾年後漢桓帝聯合五位宦官誅殺梁冀后,姐弟才得以相見,姐弟相見抱頭痛哭!這眼淚是感動是心酸還是無奈!?自始拉開了東漢末年宦官與文人集團鬥爭的序幕!

  文人集團為了捍衛自己的道德,採用破壞道德的方式,對宦官集團展開殺戮;宦官集團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對文人集團採用更瘋狂的殺戮,殺來殺去直到,漢少帝時期大將軍何進被殺,袁紹領兵殺入宮中,屠盡所有宦官,導致少帝被宦官挾持出宮,后被董卓劫持后廢黜,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至此整個東漢王朝算是完蛋了!

  建安年間的曹操背負了歷史太多的罵名,但我認為曹操算那個時代唯一的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對抗董卓,迎獻帝,討伐各路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來使原本風聲鶴唳的文化圈,注入了一股清流,文人又有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壓抑了多年的文人終於可以為國家、人民做些貢獻了!至此壓抑至極點的文化圈又恢復了生機!從曹操的《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以看出此時文人擔憂的是有限的生命無法完成肩上無限責任的矛盾心理!可惜,曹操生命真如朝露一樣轉瞬即逝,只活了65歲,那一年是公元220年,自他逝去后,曹魏經歷46年至公元266年,司馬氏篡魏立晉,晉后又滅蜀、吳,從此天下一統!

  晉以後的文人,漸漸的變成了權利的奴隸,朝堂上的權利傾軋,互相殺伐,讓文人周圍的空氣越來越凝固,馬上就要窒息了!此時有些文人看透了權利,選擇全身歸隱山林,如晉末的陶淵明,從此開創了新的田園風潮,將中華文化推向了另一個小高峰!可是更加血腥的殺伐和民族浩劫卻悄悄的拉開了帷幕!

  文人的世界觀由老莊的從自然中來,到陶淵明的到自然中去,完成了一個輪迴,至此本書也結束了!

  縱觀此段歷史,從漢初開始的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使整個文人集團變成了不會思考只會堅持自己“道德”的偏執狂,認為自己所堅持的“道德”才是世間唯一的真理,抱着非我道德之類,其心必異的想法,欲將所有的不“道德”誅之而後快!他們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青史留名不惜搭上整個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崩潰,生民的劫難!

  古代文人的個人史,也是整部中國歷史的血淚史,這一個個文人像風一樣從我們的身邊飛逝,我們置身於風中,感受着他們的希望與無奈,至此終於明白為什麼鮑鵬山先生將此書起名《風流去》!假設百家依然爭鳴,儒學並不強大,社會開明可以允許不同的文化訴求,那麼文人依然是文人並不會有太多的道德羈絆,不同的思想學術都被兼容並包,也許歷史就不會那麼的殘酷了!



《風流去》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