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求職應聘>簡歷技巧>北郵校長在2002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北郵校長在2002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七月的高等教育,關注兩件大事:高考與就業。七月北京最開心的中學校長是誰,要等高考以後才能揭曉。要問七月北京最高興的大學校長是誰,恐怕我應該是其中一個。(掌聲)因為,今年大學畢業一次就業率統計數字已有透露,北郵研究生100%,全市第一;(掌聲)本科生96%,全市並列第一;(掌聲)高等職業技術大專生90%,還是北京市第一。(熱烈掌聲)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部分畢業生離校以後繼續尋找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據我了解,劍橋大學的一次就業率通常為70%。但這並不是說,一所大學可以不關心畢業生的就業。恰恰相反,北郵一直將畢業生的就業當成是自己辦學的靈魂。

  大學畢業生,或工作,或攻讀更高的學位,都應該算是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此以前,你們是小學-中學-大學,宿舍-教室-食堂簡單的學校生活模式,畢業以後你們面臨的第一個人生課題是:適應社會。

  “社會”是個很複雜、很難定義的概念,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來開展“適應社會”這樣的討論。正如大家學習了十幾年數學,不一定說得清“數”的概念。

  社會是一個區域,它有自己的地理、氣候、食品和自然資源。只有適應社會自然條件的人得以生存。社會是一個人群,分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務或者說不同的階層,一個沒有對社會作出過勞動貢獻的人,社會不會接受他,不允許他依靠救濟賴以生活。社會是一個系統,有它嚴格的遊戲規劃:法律、規制、章程,社會不能原諒甚至要制裁違背系統遊戲規則的個人。社會人群間的聯絡溝通靠語言,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會群體語言的個人實際上與社會處於一種絕緣的狀態。社會有一套傳統:它的歷史、文化、意識形態,不尊重社會傳統的個人會顯得與社會格格不入。

  走向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必須明白,社會不會再象老師那樣,欣賞你的天真清純。社會將會關心但不會遷就你這樣一個年青的新成員,社會要求你遵守規則,社會期望你勞動、貢獻。社會與自然一樣奉行一條法則:適者生存。

  社會的經濟在發展,資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轉、學術研究的熱點一年年在變,新的學科、新的崗位不斷湧現,舊的技術、舊的行業逐慚淡出。所謂適應社會,要求年青的大學畢業生調整自我的專業方向和就業選擇,讓自己的才華和特長與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諧地合上節拍。

  如果說,大學填志願或多或少還有你家長的“強迫”,班主任的“誤導”,抑或自己高考分數的“無奈”,那末,到社會,所有的選擇都是你自己一個人決策。誠然,朋友可以建議,老師可以指點,但是風險要由你一個人承擔。

  我至今記得領取國際駕駛執照時受到提醒的一句話,“駕照不證明你的開車技術,它只說明你學會了怎樣在馬路上安全地學習駕駛”。在今天頒發畢業證的典禮上,我們不妨也採用相同的邏輯來這樣說,大學畢業,並不意味着你已經掌握了從業的全部本領,它只證明你具備了要適應社會的觀念,掌握了學習的手段,也懂得了在關鍵時候要作出正確的選擇。

  前不久,我陪同劉淇市長會見美國客人,其中一位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教授鄧越凡,他是在卡斯比計劃中由國內幾所著名學府的物理系學生中選派赴美攻讀物理博士的,畢業后發現在美國並不好找工作,於是立即轉向計算機,幾經努力,進入計算機學科,再加上刻苦工作,終於在并行計算方面頗有造詣,成就斐然。在北郵,作過第二次選擇的教授也不少,電信學院顧婉儀教授本科學習物理、信息學院楊義先教授本科學習數學、雷振明教授本科學習地質,經管學院呂廷傑、闞凱力教授本科分別學習無線電工程和電氣工程。理學轉工學、理工轉管理、學術轉行政、學校轉企業,這樣的例子其實屢見不鮮,其中的實質內涵只有一個:適應社會、適應時代。

  James Martin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造出一個詞彙叫“知識爆炸”,他說大學畢業生知識的半衰期已經縮短為五年。現在的世界,即使你念到碩士、博士,在大學里攻讀了六七年、十來年,也不等於有了一勞永逸的保險。一張大學文憑其 quot;吃"不了多少年。如果要問我高等教育在二十世紀有過什麼新的創造發明,我想首推就應當是"繼續教育"的理念。只有堅持不斷更新知識,充實自己,永遠進步的大學畢業生才可能成為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精英人才。

  潮起潮落,終歸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有快慢,人生職業生涯多艱難。偶有成功,你千萬不可得意自滿。順風順水的船怎麼靠岸?沒有剎車只有油門的車你們誰敢開?倘若遇到困境,你也不必氣餒絕望。有道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蘭極速",中學生無知的報復慘案,離我們不遠,時間、距離都不遠,它讓我想起另一件校園裡的慘案。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美國I大學校園,肇事者L博士,卡斯比計劃中國留學生,風華正茂卻偏偏碰上經濟低谷的年代。美國人自己尚不易就業,何況是學習物理的中國人。L博士本可以接受社會現實,為自己的人生道路重作安排。但是少年得志、平步青雲的L拒絕了任何可能的方案,病態地選擇了手槍和子彈。他槍殺了另一位中國博士SH,槍殺了導師G教授和另一名S教授,人們後來分析殺人的動機無非是妒忌,是報復導師對SH博士的"偏愛"。照理說,即使是毫無道理的報復,悲劇也應該就此為止。但是L還槍殺了系主任N教授,又到校行政大樓槍殺了一位副校長和一位秘書,最後飲彈自盡。全面綜合分析這一駭人聽聞、震驚世界的事件,要涉及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各個方面,並非三言兩語可以完成。我在這裡想告誡大家的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不能適應那個社會,再尋找一個你適應的社會去。假如異國他鄉不適應,你就回到故土家園來。一個理智的青年知識分子,在任何困境中,切不可仇恨社會;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能採取極端手段;更不要讓無辜者受到傷害。

  人是社會的人,人在社會中生活要有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態,而這些源自於理性和良知。應該懂得,人的一切,都是社會贈予的。從幼年、少年到青年,衣食住行哪一樣不是社會給予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哪一級教育不是社會提供的。你的生命、你的才華屬於社會。奉獻和服務,應該是每個大學畢業生的義務,應該成為你們真心的追求。

  有一個口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已經查不清楚是誰第一個提出,記得馬克思引用過,中國領導人也引用過,這是對個人與社會關係的很好的解釋。“我”守法,為了建立法制的社會,法制的社會給“我”以安全。“我”道德,為了建立道德的社會,道德的社會給“我”以尊重。“我”文明,為了建立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給“我”以享樂。我希望每一個北郵畢業生走向社會的時候,都有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這樣一種服務社會的高尚情操。

  同學們,從明天開始,你們陸續要離開北郵,走向社會、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相信你們能夠適應社會、適應時代,期待你們無愧於社會、無愧於時代。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以後,母校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將你們重新辨認出來,那是由於你們對社會的傑出貢獻。

  再見了,親愛的北郵2002屆畢業生。(熱烈掌聲)



北郵校長在2002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標籤:應屆畢業生 100個品德故事 講話稿 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