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忍耐、眼界、明勢、敏感、人脈、謀略、膽量、與他人分享的願望、自我反省的能力
這裡所說的創業,是指以企業為載體,以正當獲得更多金錢為目標的活動,而非從政、從軍、從事科學研究,開創個人政治、學術等事業的創業。
《科學投資》研究了國內上千例創業者案例,發現國內創業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生存型創業者。創業者大多為下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困守鄉村的農民,以及剛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這是中國數量最大的一撥創業人群。清華大學的調查報告說,這一類型的創業者,佔中國創業者總數的90%。其中許多人是被逼上梁山,為了謀生混口飯吃。一般創業範圍均局限於商業貿易,少量從事實業,也有基本是小打小鬧的加工業。當然也有因為機遇成長為大中型企業的,但數量極少,因為現在國內市場已經不像20多年前,像劉永好兄弟、魯冠球、南存輝他們那個創業時代,經濟短缺,機制混亂,機遇遍地。如今這個時代,多得是每天一睜眼就滿世界找錢的主兒,少得是賺錢的機會,用句俗話來說,就是狼多肉少,僅僅想依靠機遇成就大業,早已經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第二種類型可稱為變現型創業者。就是過去在黨、政、軍、行政、事業單位掌握一定權力,或者在國企、民營企業當經理人期間聚攏了大量資源的人,在機會適當的時候,跣足下海,開公司辦企業,實際是將過去的權力和市場關係變現,將無形資源變現為有形的貨幣。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第一類變現者最多,現在則以第二類變現者居多。但第一類變現者當前又有抬頭的趨勢,而且相當部分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勵,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鼓勵公務員帶薪下海、允許政府官員創業失敗之後重新回到原工作崗位的政策,都在為第一類變現型創業者推波助瀾。這是一種公然破壞市場經濟環境,人為製造市場不公平競爭的行為。
第三種類型:主動型創業者。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盲動型創業者,一種是冷靜型創業者。前一種創業者大多極為自信,做事衝動。有人說,這種類型的創業者,大多同時是博彩愛好者,喜歡買彩票、喜歡賭,而不太喜歡檢討成功概率。這樣的創業者很容易失敗,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業。冷靜型創業者是創業者中的精華,其特點是謀定而後動,不打無準備之仗,或是掌握資源,或是擁有技術,一旦行動,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科學投資》在調查中,還發現有一種奇怪類型的創業者。除了賺錢,他們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就是喜歡創業,喜歡做老闆的感覺。他們不計較自己能做什麼,會做什麼。可能今天在做着這樣一件事,明天又在做着那樣一件事,他們做的事情之間可以完全不相干。其中有一些人,甚至連對賺錢都沒有明顯的興趣,也從來不考慮自己創業的成敗得失。奇怪的是,這一類創業者中賺錢的並不少,創業失敗的概率也並不比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創業者高。而且,這一類創業者大多過得很快樂。《科學投資》曾經想努力探求其中的道理,後來發現是白費勁。看來這種現象,除了用"積極、放鬆的心態"對外界變化更敏感,更容易發現商機來解釋外,另外能解釋的,也只好扯一句俗話,就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就像蘿蔔、白菜一樣,雖然營養成分、味道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蔬菜,都可以供人們充饑填飽,滋養身體,這是它們的共性。創業者也有其共性。研究其共性,並把握這些共性,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套用這一句話,我們也可以說:"成功的創業者都是相同的,失敗的創業者則各有各的原因。"通過研究掌握那些成功創業者的共性,並以這些共性反觀自己,你至少可以明白自己是否適合創業。如果創業,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還是失敗的幾率更高。這是《科學投資》工作的意義所在。
《科學投資》通過對上千案例的研究,發現成功創業者具有多種共同的特性,《科學投資》從中提煉出最為明顯,同時認為是最為重要的10種,將其稱之為"中國創業者10大素質"。在《科學投資》走訪的專家中,也有人認為,將其稱為中國成功創業者10大特徵可能更為合適。
中國創業者十大素質之慾望:
將"慾望"列在中國創業者素質的第一位,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佛經上有一句話,叫做"無欲則剛",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慾望的話,他就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必怕了。和尚在寺院里修鍊一輩子,末了沒有一個不想上西天的;道士整日閉關打坐,末了沒有一個不想白日飛升的,可見雖然"無欲則剛",但要做到"無欲"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欲",實際就是一種生活目標,一種人生理想。創業者的慾望與普通人慾望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慾望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實現。所以,創業者的慾望往往伴隨着行動力和犧牲精神。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你到任何一個政府機關門口一站,都可以發現那樣一種人:他們表情木然,行動蕭索、心態落寞,他們唯一的心愿,就是眼前的局面能夠維持。他們祈願的就是機構改革千萬不要改到自己的身上,再就是每月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他們本來是有足夠的學識,有足夠的能力以及資源來開創一番事業的,但是沒有這樣的慾望,他們覺得眼前的生活就足夠好。這些人並不限於機關,任何一個有人群的地方都有這樣的人,你如何能夠指望他去創業?
我們說的創業者的慾望是不安分的,是高於現實的,需要掂起腳才能夠得着,有的時候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得着。上海有一個文峰國際集團,老闆姓陳名浩,是一個40多歲的男人。1995年,陳浩挾着20萬塊錢來到上海,從一個小小的美容店做起,現在已經在上海擁有了30多家大型美容院、一家生物製藥廠、一家化妝品廠和一所美容美髮職業培訓學校,並在全國建立了300多家連鎖加盟店,據說個人資產超過億元。陳浩有一句話:"一個人的夢想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會有多大。"所謂夢想,不過是慾望的別名。你可以想象慾望對一個人的推動作用有多大。
《科學投資》研究發現,成功創業者的慾望,許多來自於現實生活的刺激,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的,而且往往不是正面的鼓勵型的。刺激的發出者經常讓承受者感到屈辱、痛苦。這種刺激經常在被刺激者心中激起一種強烈的憤懣、憤恨與反抗精神,從而使他們做出一些"超常規"的行動,煥發起"超常規"的能力,這大概就是孟子說的"知恥而後勇"。一些創業者在創業成功后往往會說:"我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還有這兩下子。"
因為想得到,而憑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財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要靠創業改變身份,提高地位,積累財富,這構成了許多創業者的人生"三部曲"。做傢具生意的吉盛偉邦在上海有很大的名聲,它的老闆叫鄒文龍。鄒文龍來自北方冰雪之國的長春,在一向瞧不起"外地佬",尤其是"北方佬"的上海打出了一片天地,身家要以若干個億元計算。鄒文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自己的創業動力來自"三大差別"。這"三大差別"不是他自己提的,是他現在的岳父給他提的。鄒文龍說自己早戀,高二就開始談戀愛,身體又不好,後來女朋友考上了大學,他卻落了榜。他女朋友的父親就對他說:你和我的女兒有三大差別。第一是城鄉差別。女朋友是城市戶口而鄒文龍卻來自貧窮的農村。第二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鄒文龍的女朋友已經考上了大學,而鄒卻不得不接一個親戚的班,到一個小雜貨店搬油鹽醬醋出賣勞動力。第三是健康上的差別。鄒文龍因為身體不好影響到大學都沒考上,難以想像一個身體不好的人以後怎麼靠體力活兒吃飯,你怎麼能夠養得活我的女兒?所以,你和我的女兒談戀愛,堅決不成!
要想不放棄自己的女朋友,那就只有一條路,就是消滅"三大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鄒文龍開始了創業,並且創業成功。現在,女朋友早已變成了老婆,鄒文龍還是喜歡對老婆說:"我都是為你做的。"實際上,鄒文龍說錯了,他不是"為你做的",而是"為了得到你做的。"這就是慾望的作用,再輔之以出色的行動力,鄒文龍終於如願以償,"抱得美人歸"。
無獨有偶,大名鼎鼎的張樹新的創業亦是源於一種刺激。只不過,這種刺激比鄒文龍的"女朋友"來得更為刻骨銘心,因為關係到父親的生死。張樹新回憶說:"我記得1989年我父親患癌症來北京,到1992年去世,我們幾乎傾其所有,最後想做很多的事情,卻總是囊中羞澀做不了。那個時候社會上已經有很多人下海,大街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的生活狀態,你就會覺得你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不用去講那麼多的大道理。"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張樹新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由報社記者而下海創業,成為一個創業者。創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沒有錢,想有錢,要賺錢。後來張因為創辦瀛海威,第一個大張旗鼓將互聯網引入中國而聲名雀起。現在張是聯和運通投資公司的老闆,已經由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發展為一個用自己的錢投資的職業投資家。
因為慾望,而不甘心,而創業,而行動,而成功,這是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走過的共同道路。絲寶集團的梁亮勝現在很有名,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但尋究當年,梁也不過是一打工仔。只是這個打工仔有點與眾不同。1982年,梁帶着他的太太,和所在內地工廠的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被派往香港工作。當時"(梁勝亮)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方米的住房。那是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除去公用廚房、洗手間、走道,房間之小難以想像。他兩口子住廳,另兩家人各租了一間房,因為別人白天上班時要走廳,他就從廳里拉一塊塑料布,留一個過道,他們夫妻兩人只能擠在沙發上睡。那時,梁的夢想就是想有個樓花。"
即使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梁還是每天晚上堅持去上學。在香港的3年時間裡,梁系統學習了航運、英語、國際貿易和經濟管理等課程。後來梁就依靠做國際貿易,向國內販賣檀香木材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後來,就辦起了絲寶集團,出品舒蕾、風影洗髮水等。現在梁站在成功者的角度說:"回頭來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現在都還在工廠里做工,因為他們滿足現狀,覺得現在做工比原來在國內做工好多了。"梁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是慾望促使了他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他要給自己當老闆,做自己的主人。而原來一起隨他到香港做工的40多個工友,卻沒有他這樣的慾望,所以他們20年前給別人做工友,20年後仍然只能給別人做工友,為別人賺錢。
做杉杉西服的鄭永剛與梁亮勝如出一轍。鄭總是不滿足,在部隊里不滿足,退伍之後仍不滿足。從一個公司到一個公司,從一個工廠到一個工廠,他總是覺得自己能做更大的事,應該擁有更大的舞台。他就在這樣的不滿足中,將自己的事業一步一步推向前進。現在他終於使"杉杉西服"成為"中國西服第一品牌",同時也使自己成為了一個億萬富翁。
關於人的慾望,地產商馮侖有一段很精闢的論述。他說:地主的生活最愉快,企業家的生活最有成就感,奴隸主的生活最有權威。"地主地里能打多少糧食,預期很清楚,一旦預期清楚,慾望就會被自然約束,也就用不着再努力,所以,會過得很愉快。企業家不同,企業家的預期和他的努力相互作用,預期越高努力越大,努力越大預期越高,這兩個作用力交替起作用,逼着企業家往前沖。"如果用"創業家"代替馮侖這段話里的"企業家",你會發現它同樣貼切,或許我們可以套用一句偉人的話:"慾望是創業的最大推動力。"
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是強烈的慾望者。他們想擁有財富,想出人頭地,想獲得社會地位,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有人一談起這些東西就覺得很庸俗,甚至一些成功者亦不願提起這樣的話題,特別是一涉及到錢,便變得很敏感、很禁忌,其實完全不必如此。禁"欲"的時代早已經結束,除非你一定要自閹,那誰也沒有辦法,否則,你完全可以轟轟烈烈、堂堂正正地去追求自己的所欲所願。聖人如孔子一旦學有所成,不也周遊列國,急着求個一官半職么?可見,在有些事情上,是無所謂俗與不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