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某鎮新農村建設規劃

某鎮新農村建設規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黨的十主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戰略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關第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西集鎮做為省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鎮,更重要抓這次歷史性機遇,充分國家出台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有利契機,發揮自身鄉鎮企業基礎較好的優勢。為了加快我鎮新農村建設步伐,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具體目標和基礎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產重點,突出試點村的示範帶動作用,突出現代農業建設,突出新農村建設質量標準,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鎮域經濟,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社會事業,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全鎮新農村取得明顯成效。

  (二)具體目標

  1、推進鎮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五年的努力,鎮村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功能健全,通村及村屯內道路全部硬化,屯屯達到晴雨通車;給水設施完善,自來水普及率達80%以上;環衛設施齊全,有公廁,垃圾處理設施;清除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對農村環境造成的污染;實現通水、通電、通廣播、通電視、通電話“五通”;農民住房基本實現磚瓦化(磚瓦化率鬃80%),明顯改善農村面貌。鼓勵引導農民使用新型能源,太陽能和沼氣,使城鄉環境大大改觀。

  2、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加快沼氣工程推廣步伐,着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對驛馬山旅遊景區和哈肇公路沿線、主要河流的生態保護及溝壑治理,並搞好觀光農業展示。保持村莊水、旅遊早點,推動生態旅遊業和發展,到試點期末鎮接納旅遊人次100萬人。

  3、推進農村社會事業建設。鞏固提高農村教育“普九”成果,農民受教育年限進一步提高,按照“農民治化、知識技能化、技能實用化”的標準,45周歲以下的青壯年農民具有非農業技能;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網絡功能進一步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0%以上,鄉鎮衛生達村率70%以上,全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制度。農村科技、文化、體育、計劃生育等事業加快發展。

  4、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十一五”期末農業科技貢獻率由“十五”期末的52.6%提高到65%,種植業標準化率由62&提高到100%,畜牧業標準化飼養比率由49%提高到70%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畜牧業生產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48%提高到65%,實現農業生產主輔換位;農產品加工業銷售出入由1.2億元增加到1.8億元,加快由農產品生產鎮向農產品加工大鎮的跨越。

  5、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規範有序,農民民主法制意識明顯增強,努力實現無越級和群體性上訪,無糾紛械鬥,無刑事案件、無“黃賭毒、傅資搶”目標,形成家庭和睦、團結友善、勤儉自強,誠信守法的新風尚,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達到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打造富有競爭力、創造力和戰鬥力的基層黨組織,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基本原則

  1、堅持發展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的原則。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2、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尊重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引導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強迫命令,不搞形式主義。

  3、堅持以人為本、務求實效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着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4、堅持科學替代是,試點先行的原則。要對試點村屯進行科學規劃,堅持試點村屯先行,確實主它們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堅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把常興村做為我鎮的試點村,政府成立專門班子,對該村的工作進行大力支持。

  5、堅持全面參與,各方配合的原則。要堅持發揮全縣各方面的的積極性,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政府投入,部門配合,以城帶鄉,農民參與相結合的動作機制,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二、主要任務

  (一)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和規模化,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1、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和規模化。全面普及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組織農民按標準生產。發揮農業科技展示園的示範帶動作用,擴大農業村標準化覆蓋面。“十五五”期末,全鎮各村業實現全面積、全作物、全過程的標準化,養殖業標準化飼養水平大幅度提高。發展種養業大戶、家庭農場和現代飼養場,擴大經營規劃,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鎮實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的農戶佔50%以上,規模化養殖比率達到65%以上。一是科技應用標準化。二是科技推廣標準化。在哈肇兩側建立現代科技展示帶,展示面積達到3萬畝。三是生產管理標準化。統一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大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貿市場的規範管理,保護農民的生產安全安全。建設國家級玉米、大豆標準化生產300萬畝,其中玉米萬畝,大豆萬畝。

  2、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優勢資源吸引域外醬參與我鎮農業產業化開發,擴大龍頭企業規模。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培育大型龍頭企業集團。着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重點抓好以哈工大集團,造大糧油公司為主的西集工業園區建設;引進以味精,食用油,啤酒、澱粉、糖醛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以繁榮,中山牛場為龍頭的黃牛養殖業;努力發展以糖醛餘熱做動力的食用菌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的農村經營組織,重點在養豬、養牛、食用菌、綠色蔬菜、玉米、水稻等專業協會上發展。到2010年各類專業協會發展到30%個,中介組織發展到100個。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搞好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與基地農戶的對接,讓農民從產業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發展“兩高”大豆5萬畝,a級綠色水稻5000畝,年生豬出欄40萬頭。“十一五”期末,全鎮農產品加工企業牽動基地面積10萬畝,基地農戶戶均增收2300元以上,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29.8%和31%。

  3、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新農村。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沼氣節能技術推廣、農畜糞便的利用和生物機肥的生產等綜合利用技術,切實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防止化肥、農藥、農膜、廢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逐步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1、挖掘種植業內部增收潛力。優化糧食供應作物種植結構和品質結構,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增加糧食供應生產效益。調整種植業結構,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提高種植業效益,發展“一村一品”,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楊坡大蔥、山前綠色水稻、興旺綠色蔬菜。繁榮玉米的開發,搞好農產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十一五”期末,楊坡大蔥、大蒜種植1500畝,綠色蔬菜種植萬畝,發展大棚和日光節能溫室100個,達到7萬平方米。糧食綜合加工能力穩步提高,加工轉化率達到95%以上。

  “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示範區、示範場、示範戶等生產基地建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飼養總量,使豬、牛、家禽飼養量達到30萬頭,2萬頭和88萬隻。“十一五”期末,全鎮實現“主輔換位”的目標。

  3、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增強農民轉崗就業能力。全面推進勞務對接,拓寬轉移就業渠道,有組織地輸出勞動力資源,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鼓勵農民就近轉移,支持引導有專長的農民就地創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用工信息收集發布制度,及時收集發布信息,為農村提供及時、準確的就業信息服務。對有序輸出的務工農民在勞務輸出集中的城市建立農民工服務站,派駐協調員,每年定期派專人到勞務輸出集中城市了解農民工工作情況,解決農民工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切實維護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提高勞動力就業的穩定性。我們要發揮能人帶動作用、政府有序推動作用、調整產業內部結構牽動作用、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承載作用,加快我鎮勞動力轉移步伐。要積極創建我鎮勞務品牌,不斷增強我鎮勞務競爭力,積極打造煙花企業和建築等領域方面勞務品牌,提高勞務誠信度,把我鎮建成特色勞務基地、品牌勞務基地和誠信勞務基地。“十一五”期末,全鎮轉移農村勞動力8500人,實現勞務收入6500萬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21%和2.5倍。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某鎮新農村建設規劃 標籤:贏在規劃 兩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