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經驗交流>科學謀划凝神聚力清河鎮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科學謀划凝神聚力清河鎮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科學謀划 凝神聚力

  清河鎮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在新時期全面推進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一項重大決策。清河鎮黨委政府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明確思路,科學謀划,反映民意,聚集民智,共同勾畫全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藍圖。

  一、堅持“工業強鎮”戰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為重,發展為先,圍繞“發展”這一主題,堅持“工業立鎮,富民強鎮”戰略不動搖,把民營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心任務”來抓,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新清河的頭等任務來抓。聚精會神抓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全黨動員,全民發動,再掀發展經濟、招商引資的新高潮。

  堅持扶優扶大,培植骨幹,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質量,為民營經濟發展搭建新平台。堅持培植骨幹企業,實現膨脹發展,重點扶持清河高新、清河建安、甲醛化工、誠昌貿易等支撐全鎮經濟發展的骨幹企業,壯大企業規模、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檔次,開闊市場空間,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領航艦”;搞活中小企業,實現快速發展,重點培植振宇粉業、晨龍米業、潤德橡塑等中小企業,出台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在搞活農副產品加工、市場流通、實現農業增效、帶動群眾增收方面發揮“生力軍”作用,不斷完善拉長企業產業鏈條,形成一個產業搞活一方,一個鏈條帶動一片,實現全鎮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狠抓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切實改變機關幹部工作作風,在全鎮幹部中樹立“人人都是政府形象,事事都是投資環境”的意識,實行領導包保、下訪服務制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高質量的服務,加大企業周邊環境治理,努力營造“服務優、環境好、創業興”的局面。截止2005年,全鎮共有企業46家,其中12家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勢頭強勁,運行質量較高,實現銷售產值3.8億元,利稅6400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260戶,個體工商戶達到1360戶,從業人員6000多人,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人。

  舉全鎮之力,聚全鎮之智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水、煤、電等資源優勢,圍繞高新化工、機電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鎖定招商引資目標和項目,有重點、有目標的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2005年,全鎮共引進項目13個,已建成項目10個,正在建設項目1個,在談項目2個,招商引資額87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5300萬元。其中引進規模以上項目5個,由美國IEM公司與長城潤滑油公司共同投資2700萬元的柴汽油清凈劑項目,已於去年7月份落戶縣經濟開發區,目前項目建設順利。投資千萬元的高新公司RP新型高效複合脫硫劑項目和水處理劑項目,市場前景相當看好,去年上交稅收突破百萬元、投資500萬巨星衡器,投資500萬的濟寧潤德科技有限公司,均已投產達標,產品已投放市場。濟南廣容達科貿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建設的清河鎮食用菌周年化生產項目,已正式投產。

  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主導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清河鎮是一個農業大鎮。近幾年,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全鎮農業結構布局日趨合理,農作物增產增效明顯,但農民增收幅度不大,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條不夠長、不夠完善。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培育主導產業,也就成了當前及今後促進農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是樹立“大農業、大發展”意識,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突出特色、多種經營、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走基地化生產、特色化種養、協會搞活、農副加工企業帶動的發展路子儘快實現優勢產區和產業帶。主要在壯大萬畝杞柳、萬畝大蒜元蔥、4萬畝優質無公害水稻為農業主導產業的基地化生產的基礎上,重點培植杞柳產業、大蒜元蔥產業和優質水稻產業,形成農工貿一體生產格局,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推器”。特別是要圍繞杞柳產業做文章,培強做大杞柳產業,成為農民致富的新興、綠色、生態產業。二是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農字號企業,向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上要效益。既發展大規模加工業,也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小企業,發展壯大魚台縣誠昌貿易有限公司、振宇粉業、晨龍米業、魯西南大米交易市場、清河鎮杞柳製品交易市場等一大批農字號企業和農產品交易市場,鼓勵群眾積极參与市場流轉,把優勢農產品做強做大,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業和支柱產業,打造品牌,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三是堅持“園區經營、名特優發展”,抓好畜禽養殖業。畜牧養殖向規模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建設完善漁業、家禽、豬、貉為主的四大養殖小區,增強園區示範帶動作用,搞好產品深加工,提高園區市場抗風險能力。

  三、強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多渠道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注重體現小城鎮特色,突出當地特點,搞好全鎮規劃編製工作。按照中心鎮規劃建設要求,鎮駐地構建了“三縱(濟徐公路、共青團路、)四橫(市場路、府前路、文化路、185路)”總體發展框架,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城鎮功能、優化城鎮環境,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能力,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向鎮駐地流動。注重發揮鎮駐地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搞好以農產品加工、交易、運輸等農村服務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搞好小城鎮規模擴張,建設從新萬福河到白馬河濟徐公路經濟發展帶。依路建設,依路發展,建設以鎮駐地、石集為龍頭,以濟徐公路為紐帶,以農副產品加工交易、餐飲服務等行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帶,引導鼓勵群眾沿路開發,形成富有特色的產業“走廊”。實施“綠亮清”工程,樹立城鎮新形象。深入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徹底清除亂搭亂建、亂貼亂畫、亂扔垃圾等髒亂差現象,綠化小城、亮化小城,打造靚麗的新清河。

  四、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構建生態、和諧新農村

  竭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經過二年的努力,投資860萬元,硬化路面58.6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車。全鎮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70%以上。按照縣委縣政府建設新農村“五通”的要求,科學規劃,統籌發展,加快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進度。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加快生態村建設,依據本地實際,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示範帶動、以點帶面的原則,選擇基礎設施好、難度較小、群眾認識高的村莊進行建設,總結積累經驗帶動發展。選擇5-10個村作為生態示範村,搞好村莊規劃、綠化亮化和環境衛生建設。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徹底清除“髒亂差”現象使農村有一個新面貌、新形象。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節約型水利設施。加大對教育、文化、衛生、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公益性基礎設施投入,讓農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更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堅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极參与,搞好農村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健全完善治安、民事調解、矛盾化解網絡建設,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切實維護農村穩定,增強群眾生產生活的安全感,為新農村建設營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環境。

  五、堅持依法治村,加強農民培訓教育,建設民主、文明的新農村

  一是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設,着重在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上下功夫,以建設“五好支部”為抓手,切實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引領群眾發家致富方面的積極作用。規範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提高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村級財務村務公開為窗口,增強村級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和科技教育培訓。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和宣傳渠道,不斷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和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依法辦事、參與村管理和民主監督的能力,增強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三是抓好文明建設。加強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建設,大力宣講《思想道德建設綱要》及“八榮八恥”,移風易谷,倡導新風,使農民在思想面貌上有根本改變。以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不斷擴展“文明街”建設內涵,向建設生態村、文明村延伸,提高農村品位,改變農村形象,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



科學謀划凝神聚力清河鎮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科學發展觀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