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到後漢,從唐宋到明清,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一直都是我所崇敬的對象。他們大多有着孤傲的性格,瘦弱的身體,在官場上得罪了有錢有勢之人,於是,便騎一頭瘦小的毛驢,後面背着一大包書卷浪跡天涯。
自古文人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1他們都愛美酒2他們都愛舞文弄墨3他們都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4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先說第一點,他們都愛美酒,李白可以說得上是首屈一指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對酒可謂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了。倘若讓李白戒酒,那麼他的文字將失去一半的美麗。辛棄疾的“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蘇軾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都是文人愛酒的代表。“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對酒的理解。他把心中的思緒和惆悵都融入在了酒中,無需用太多的語言,一杯飲盡,自己的心思也就被知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於是便提筆揮毫,思緒就瀟瀟洒灑的傾瀉了出來,這一寫,就止不住了。哪一行行清秀的行楷書,如同一個個清秀的音符,譜出了文人清秀的心聲。
說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禁會讓人想起王維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辛棄疾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文人們大都不願與官場打交道,也有人試圖接近過,但總被一張千斤重的皇榜壓了回來。張繼的《楓橋夜泊》被人們世代傳誦,詩中幽靜的秋景被詩人刻畫的意境清遠,餘韻無窮。可以想象,此時張繼的心裡也像這一汪秋水一樣的冷。想到十年寒窗如一日,想到平日里老母親對自己的期望,想到考場上,他力壓群雄的文章,可是那張長長的皇榜卻單單容不下“張繼”二字。這是寒山寺的鐘聲響了,這鐘聲在張繼看來是那麼的凄涼。張繼恍然大悟,原來他所追求的應該是那種悠閑的隱居生活啊!
文人們的愛國心,並不是在外敵侵略時拿着真刀真槍與敵人干,而是以一種不那麼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當壯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時,他們教書育人,為國家獻計獻策 ,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這中間的陸遊與顏真卿是最有代表性的。陸遊臨死時念念不忘的還是國家的安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顏真卿以一片蕩氣迴腸的祭侄文稿,震撼了人心,最終顏真卿以身殉國。
當然,文人也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時,也會有些酸酸的書生氣,也會有些恃才傲物的性格,但中國古代文人在我精神上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的文章是我永遠無法攀越的的,他們的境界永遠是我無法企及的,他們永遠守我的尊敬。
2009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