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什麼?它是一種樸實卻高貴的品質,是一種令人倍感親切的涵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它就像一面公正無私的鏡子,無時不刻地展示着一個人、一所學校、一個國家的善惡美醜。
是的,在老師的教育下,我們會把地掃得乾乾淨淨,會把窗戶擦得一塵不染;在爸媽的督促下,我們會把果皮紙屑扔進垃圾桶,會甜甜地喊一聲“叔叔阿姨好!”。然而,我們能自覺地做好這些事情嗎?做了這些事情就一定很文明嗎?
在擁有一個美好環境的同時,我們更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也渴望困難的時候能得到及時的幫助。然而,我們尊重和幫助了別人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別忘了,我們的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去想別人的感受。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隨意譏諷別人的缺陷和缺點,能是文明行為嗎?在家裡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在學校不聽從老師的教導,嘴上時髦的髒話,身上奇特的衣服,自以為很了不起,可別人也這麼認為嗎?換個角度想想吧,如果別人是這樣,你認為他很文明嗎?
我們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他不僅才思敏捷,巧言妙答,而且更懂得禮節和謙讓。一天,父親叫孔融七兄弟從最小的開始挑梨子吃,而孔融卻揀了一個最小的,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剩下的大梨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着他。”於是,他的故事流傳至今,是啊,誰不喜歡這樣孩子呢?
自古至今,中華民族便有禮儀之邦的稱譽。但新加坡 “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標語卻用醒目的中文標明。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回答:因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大多發生在中國遊客身上。我深深地感到,文明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不文明的行為是一種國恥啊!
“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學會謙讓、懂得尊重、助人為樂,從小養成文明的習慣,才能使文明的行為不知不覺地體現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之中,只有這樣,我們的衛生環境才能潔凈整齊;我們師生、同學之間的學習環境才能和諧舒心;我們和父母之間的家庭環境才能和睦溫馨。
同學們,看到地上的垃圾你們撿起了嗎?遇到一點小誤會你們謙讓了嗎?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們伸手了嗎?那就開始吧!
寰島小學四(1)班 俞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