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着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悵。
——《雨巷》
一直覺得剪紙這種民間技藝不適合用來勾勒如畫如夢的江南,直到某一天見到了周若妹阿姨創作的《江南水鄉》剪紙系列,我才覺得,剪紙也能“變”出柔情的江南。
啞光的墨藍色彩紙上疏密得當,盪起的漣漪用空白和底色相互交接,生動得彷彿要溢出紙面。柳枝的線條彎成了柔柔的弧形,藍色的葉子趁着白色的柳枝樹榦色彩格外分明。帶着些許墨色的深藍色剪紙,彷彿被霧靄暈開了的水鄉。
透過剪紙,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
陽春三月,柳樹抽出了新枝,隨處可見的河流上是提供民宿的烏篷船,船夫撐着長篙划著那一葉小舫,另一頭坐着一位閒情逸緻釣魚的船客,時而釣上幾條“美人”魚,船艙里的船娘便取了清澈的湖水,生起小火,隨意一燉,味道沒的說。河邊更多的是浣紗女們,罩着具有江南特色的藍底白花的小褂,腕處的袖子寬大,洗衣板放在清澈的水中,柳枝不時拂過水麵,撩撥了那寂靜的水,盪起一圈一圈漣漪。絲絲春雨打在身上涼涼的,卻也是溫和的,不刺骨,不多時便停了。青石板路多是舊時修建的,縫隙深凹下去,水匯成了一條條細細的水流,遊人踩在上面,濺起了朵朵水花,粉牆黛瓦的民居牆上濕漉漉的,屋檐“滴答”地落下水滴,凝聚,落下……山寺旁種植着許多的梨花,正是梨花似雪的季節,一大片一大片白聚在枝頭,像調皮小娃無意撞翻了晾宣紙的杆子,輕飄飄的宣紙覆到了枝頭上,清秀的美。讓人不禁想到《西廂記》里的:“雨打梨花深閉門,燕泥已盡落花塵。”從遠處看水鄉,總覺得有一層拂不開的薄霧,使那濃墨重彩的遠山、雨巷、烏篷船都成了宣紙上暈開的一團團墨跡,不真切。
剪紙帶給人美的享受,也給了想象馳騁的天地,那一張薄薄的剪紙,承載着濃濃的情誼。
六年級:楚柒曜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