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中國,2011年的中國,註定是不平凡的。而這一年,人們一定要說改革歷史的指針已經行走在2011年的康庄大道上,對世界而言,2011開放。
眨眼間,改革開放已三十三年了。三十而立,三十三年,對一個人來說,是一段不短的時間。“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出生在新世紀之前的我,看到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心裡充滿很多感慨,有很多話要說。說些什麼呢?我不是詩人,無法用華麗的詞藻來歌頌33年的巨大成就;我也不是歷史學家,不會冷靜深刻地記錄33年的偉大征程。作為一個小學生,從小就受到父母正確的啟迪和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還是從教育談起吧。
從我記事起,我就經常聽爸爸講故事。爸爸說爺爺從小就教育他要努力學習,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大概是爺爺對爸爸付出和教育太多,爸爸也銘記在心了。所以,爸爸從小也教育我。就這樣,我漸漸的長大了,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有一個炎熱的夜晚,爸爸又對我講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兒子,你知道嗎,我們上學的時候,連一張桌椅都沒有。可就是1978年,我們終於有了桌椅。爸爸回憶當時的情景:在凹凸不平的村道上,一群身上土的掉渣但臉上陽光燦爛的小學生,正在幫助村子里的人搬運嶄新的課桌凳,雖然他們搬得很吃力,雖然還不知道搬給誰用的,但依然樂得屁顛屁顛的。爸爸說,當天他們搬了一個上午,心裡美滋滋的。因為之前,爸爸們用的“桌凳”,可謂千奇百怪、無奇不有。有的是自家的小桌子、大椅子,有的合用一個大條幾,有的合用一塊案板,有的什麼也沒有,索性用十幾塊磚頭砌一個“課桌”……如今終於用上了統一的桌凳,徹底告別了“土檯子”,心裡能不樂嗎?爸爸說,那一天,他摸着光滑的課桌面,聞着清新的木香,早已忘記了半天的勞累。
1983年,爸爸升入了初中,從村裡轉到了鎮上的中學就讀。於是爸爸第一次看到了條件更好的學校。爸爸回憶說:“我平生第一次看見那麼神奇的地方——實驗室”。那是一間很寬大的房間,房間里有很多實驗儀器,老師和學生在裡面認真的做實驗。爸爸說他依然記得第一次做實驗是上生物課,透過顯微鏡那光亮的鏡片,看清晰地到洋蔥的表皮細胞。因為是第一次親手做了實驗,所以做得特別專註認真,也十分開心。
跟爸爸的童年相比,我是幸福多了。今天,我們的學校已實現了“四機一幕”進課堂。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影碟機等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被運用到了教學中,教學設施有了很大改善,教育質量也有明顯提高。
多少年來,上學交學費,似乎已成了天經地義。如今,近兩億中小學生可以共同高呼:“我們再也不用交學費書費了!”是啊,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的教育也迎來了春天!這些巨變,體現着改革開放33年的輝煌和燦爛!
我們成長在新世紀,享受着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更應當加倍努力學習,長大后更好的為祖國奉獻,為社會做貢獻,讓我們中華民族更加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貴州貴陽貴陽市第一實驗中學初一:雷昆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