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端碗吃飯時,心裡常想起爺爺給我講過的挨餓故事。我已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爺爺的深情講述。
在一次晚飯時,我既挑食又剩飯,還掉在地上不少飯粒。爺爺看到這個情景,語重心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大約在1960年,由於全國搞社會主義公社,大家沒有生產積極性,再加上天災,全國範圍的歉收,有些地方顆粒無收,當時爺爺所在全村子的人餓得大腦袋小細脖。為了節約食物,消化的慢,人們一般都不運動。當時在村子里有一個人餓的沒有一點力氣了,他妻子東家湊西家要,得到了一點面,但是還沒等吧面做好,他就餓死了,爺爺掏出手帕擦着淚水說,這是他的二嬸。
在那個年代里,地裡面的野菜都被挖光了,樹皮也都被人們扒得光突突的。儘管是這樣,那時的人都還吃不飽。爺爺說,在當時村子里有一個孤寡老人,缺糧食吃不飽很久了。有一次病得很嚴重,經過生產隊的特別批准,給予老人不到二斤白面。然後囑咐說這是半個月的口糧,也許是老人餓得腦子發暈了,一下子把所有的面都吃了,結果卻撐死了。爺爺邊擤鼻涕邊說,這是遠房的三大爺。
過去的日子真的很艱難,我已經很難理解。雖然我也去過農村,真實地體驗了現在農村生活,但卻仍然無法完整想象出當時飢荒的歲月。在爸爸的引導下,看了些有關解放前舊中國的影片,發覺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
聽完爺爺講的這個故事,我情不自禁想到學過的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正是出自農民,至今仍為農民的爺爺血與淚的講述。於是我暗自下決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從現在做起,我要勤儉樸素,節約糧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指導老師:奔騰遼河水
遼河油田實驗中學初三:李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