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還有補鍋匠這種職業。每天到周末,早上10時左右樓下空地上都會傳來,“叮、叮、叮”一陣陣敲打鐵皮的聲音。那是位白髮老人在此“叮、叮、叮”地忙碌着他的補鍋生意。每天都有許多居民前來為自己已經損壞卻不忍心丟掉的鍋具打上補丁。
他右手把着鍋,左手握着捶,開始了一天的“捶打”工作。30多年來,他用鐵鎚一錘錘的砸向鍋底,堅守着這份快要消失的職業。
“補這樣一個鍋,少不了一千錘。”他常嘆息道。他手中的鐵鎚已有30年歷史,手把磨得烏黑。旁邊是一輛破舊的小三輪車,車上掛滿了鍋底、鍋把及補鍋的零部件,他認為這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上世紀80年代,走街串巷的手藝人不少。他最值得驕傲的是,他從不吆喝,自有熟客打開門,吆喝他上樓。“這全靠手藝和信譽。”他笑着說,那時候他到一個院子里,排起隊來找他補,一個院壩要補幾天,生意好得很。“我以前就是靠補鍋,養大了家裡一大群孩子。”隨着社會的變遷,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裡的鋁鍋都變成不鏽鋼,老人的生意也變清淡。而曾運發的心態卻很好,他表示,現在還補鍋,不是為了賺錢,就求個精神依託,鍛煉身體。“現在生活好了,物質多了,年輕人用壞了東西就丟了,老年人捨不得丟,才來找我。”
在開始補鍋前,老人仔細地用剪刀將鍋底剪去,重新換一張嶄新的鍋底。將鍋底剪掉以後,就開始用鎚子將邊緣錘平。補這樣一個鍋,老人少不了用一千錘,需要花掉一兩個鐘頭。補鍋的同時,做事仔細的他不時停下,檢查着自己鎚子敲打情況。他補鍋的工具大多都是簡易的道具、鐵釘、螺母等。
他的手藝好,在整個巷子里都是出了名的。在大多數人眼裡,他做活計時很安靜很認真,補的鍋比新買的用得還久。住在巷子里的胡瑞敏告訴記者,她家裡的鍋都是拿到這裡補。“我家裡兩個小孫子都是聽着他的補鍋聲長大的,他敲打的聲音很有節奏,聽着舒服,”鄰居們說,現在補鍋的人越來越少,補鍋的年輕人更少了。“老爺子補鍋,價格公道,做事認真,他這種靠勞力吃飯的敬業精神很值得許多年輕人學習。”龐敏說,這門手藝沒人繼承,就快消失,很可惜。“哪家的鍋沒有一點小補小修,如果真沒有了補鍋匠,還真不方便。”
在許多人心中,補鍋匠、磨刀匠、剃頭匠、爆米花師傅等舊行當正在隨着城市的變遷而消失,成為歷史的記憶。
上海寶山區月浦實驗初二:劉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