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庭問題的四點體會
顧憶人
我寫的這份“拉家常”,是根據自己50多年的切身經歷,付出了沉重代價而總結出來之處理家庭問題的心得,或許能讓大家有一點同感。
一、子女最“大”,莫忘父母
我的兒子長大了,結婚成家了。他在成長過程中,讓我們當父母的享受到了天倫之樂。但是,他有的時候也會惹我很生氣,比如不聽話、玩遊戲機過頭、學習成績落後等;特別是我儘力做了一件事情,他卻說我這個不對,那樣不好。正是因為這樣,他使我感悟到:一個人只有在自己的子女長大之後,才會體會到父母把子女撫養長大是多麼的辛苦;一個人只有在自己的子女結婚成家之後,才會深切地體會到,天底下只有父母對待自己的子女才是最無私的。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天大、地大,父母撫養子女長大的養育之恩才是最大的啊!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起早摸黑,拚命掙錢。當子女結婚時,竭盡所有給子女花錢辦婚事,卻對比天還大的父母養育之恩很少報答。因此我感悟到,在大多數人的心底里,位置最大的不是父母,而是子女。或許是應對了古訓之說:不孝有三(生不養、死不葬、無後代),無後為大。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切為了子女——香火的傳承。因此,我要說:子女最“大”,傳承的應是人品和智慧;莫忘父母,父母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二、兄弟姐妹,不能相煎
我養了兩個兒子,大兒子與小兒子相差5歲。我經常教育他們說:兄弟之間要團結,決不要為了一點財產大吵大鬧變成冤家。我小時候看過一部長篇小說叫《山鄉巨變》,首頁寫着兩行醒目大字:家產使親兄弟分裂,勞動使全村人團結。兄弟姐妹之間爭吵,會使小輩感到親人不親,父母感到傷心、痛心,領導會對你失去信心,會給不懷好意者可乘之機。其實,花費很多精力、時間去爭一份家產致使兄弟姐妹反目,倒不如專心工作做生意,掙到的錢從長遠看會多得多。
我認識有一對親兄弟相差近10歲。有一次,弟弟造房佔到了哥哥的屋前空地上,哥哥不讓造而大動干戈。吵到最後,弟弟拿出一把菜刀追砍哥哥。這時,哥哥邊逃邊說:“我比你大,我讓你!”事後,有人說:“這位哥哥軟弱無能。”其實,哥哥也可以拿一把刀與弟弟搏鬥,誰怕誰啊!如果真那樣,就是兄弟相殘,仇者快,親者痛!我認為這位哥哥逃給弟弟和眾人看,這才是好哥哥!這位哥哥的年歲不是虛長的。可憐這位弟弟房子造好后沒幾年,因心臟病發而瘁亡了。
三、家裡做“老”,應是一寶
我認為,當“老”的和“小”的有矛盾時,“老”的要審事度勢,作出讓步,以防事情鬧大使之家反宅亂。因為小年青火氣大不懂事,我們當“老”的不可不懂事。否則有人會說:你一把年紀活在狗身上啦?“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寶就寶在用你的人生經歷和經驗,向小輩指點好前進的方向,維護好家庭的平和與幸福。每一個長輩都是關爰自己小輩的,關鍵是要在態度上讓小輩感受到一份真摯的親情。做小輩的要懂得,長輩把你們撫養長大,又竭盡所能地幫助你們成家立業,只圖能得到你們的尊重;長輩的嘮叨,是希望你們能懂事而得到幸福。所以,長輩嘮叨時不要頂撞。小輩頂撞長輩的結果是長輩吃氣,小輩吃虧;長輩一吃氣,下挫了關助小輩的積極性,吃虧的豈不是小輩。然而,當小輩不懂事而引起爭吵后,長輩就要用理智的讓步來避免大的吵鬧。做長輩的要明白自己主要的責任是“指點方向”和“維護幸福”。因此,我認為:小吵“小”的錯,大吵“老”的錯。其實:老小吵鬧,夫妻相爭,皆傷自身,沒有嬴方;親者傷痛,仇家樂禍,旁人鄙視,終妨子孫。
四、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會有報應的。這不是迷信,而正象種田人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一樣的科學。有兩種報應:一是現世報,二是隔代報。
去年,我到浙江平湖參觀那裡的“莫氏莊園”,72間房,圍牆有6米多高,沒有什麼特好看的,就一幅大對聯使我感受很深。上聯寫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下聯寫着:“博施濟眾定裕后昆”。我講一個親身的經歷:我父親20年前開農民商店時,有一校辦廠來購工作手套之類貨品,欠了一千餘元。後來該校辦廠倒閉了,經辦的一位老師對我父親說,等今後好轉後來結賬;我父親說學校有困難,就當捐款了。後來該老師調到政府機關去工作了。15年以後,該老師被培養成為政府部門的黨委書記。當他知道我是農民商店的大兒子以後,對我表現出特別的關心和器重。
我就寫到這裡,因為我知道寫得太多沒人要看。謝謝大家!
2010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