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德育之旅

德育之旅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7月2日,表妹的女兒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德育之旅“。主要是參觀名牌大學。費用大概是2千多。

  我真就納了悶了:德育是可以旅行參觀得來的嗎?德育與參觀名校有關嗎?

  真不理解學校為什麼要組織這樣的活動?2千多對於有錢人無所謂,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也還是算一比大錢。可能是一個多月的工資,可能是幾畝地的麥子錢。就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去,即是你再沒有錢,也得硬着頭皮上吧。父母都是寧可苦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孩子的人。

  參觀名校明顯與德育不搭界。我覺得倒是功利性很強啊。也許是希望每個孩子看了名校之後發奮圖強,然後通通考上名牌大學。可這隻能是一種臆想吧。就是能考上名牌大學,就能代表此人有“德”嗎?學校組織者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的。那又是為了什麼呢?不會是為了全體老師來個免費旅遊吧?是我的臆想嗎?是我褻瀆了靈魂的工程師了嗎?

  活動組織者是老師,是有文化,有水平的人。應該知道何為”德“。可為師者是否真正給學生講過”德“?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德”。

  恕我才疏學淺,我也不知道“德”字從何而來?又包括哪些內容?我只知道做人必須做一個好人。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對父母盡孝,對孩子盡責,對朋友盡信,對弱者盡憐。

  為了寫這篇文章,特地查了資料,全當補課吧。“德”主要包括忠、義、仁、信;孝、慈、恭、謙這八個方面的內容。具體的也不必在此論述了,因為網上都有。說穿了“德”就是涵蓋了誠信、仁義等一切美好品德的道德範疇。而忠、義、仁、信;孝、慈、恭、謙則是我們人生的行為指引。

  現在全中國的學校有一個口號就是素質教育。大概就是德育教育的意思吧。也許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德育”在有道德仁義、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已經嚴重缺失了吧。意識是好的,結果卻不容樂觀。現在還是應試教育的大環境,還是看重分數大於素質。

  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文明是打小練成的。文章說:美國孩子在二年級以前學的文化知識少得可憐,一位數加減法做不利索的不止一兩個人。但學校對學生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卻毫不含糊。

  孩子們入學頭幾周,老師帶他們熟悉環境,教他們如何排隊,如何用廁所,如何借書,以及乘坐校車的步驟、程序、規則。不厭其煩的講解,操練。我們的老師和家長一定會心疼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不如多背幾首詩,多學幾個單詞。其實正是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使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規定不許說髒話,下流話。教育孩子彼此尊重,互相欣賞,鼓勵。這種教育貫穿與閱讀、數學等任何科目的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寓德與學”。小學老師要求學生禮貌用語,在不同場合用不同的聲調說話。所以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在公共場合大聲的自顧自的說話是粗魯的,不禮貌的行為。這些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種品質,一種公德,一種素養。

  而我們呢?那些有錢了,出國旅遊的的人做出了一系列不文明舉動,是不是與我們從小的教育有關呢?那些報道紅了誰的臉呢?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在地下也躺不安穩了呢?

  賓夕法尼亞大學在中國各地為其國際特訓班招生。其中一位奧數尖子入了他們的法眼。

  “你讀書讀得那麼好,是為了什麼?”

  “為了掙錢。”

  “那掙錢又是為了什麼?”

  “為了週遊世界。”

  “除了週遊世界還想幹什麼?”

  “還可以買大房子。”

  “買了房子還想幹嘛?”

  “和父母一起住。”

  最後這個學生輸給了一個比他成績差一大截的女學生。她是一個行動力、領導力、創造力、溝通力俱佳,且懂得無私、博愛、懂得給與的孩子。奧數尖子輸在了綜合素質,輸在太過小我。

  看來外國人比我們懂得德育的重要,素質的重要。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優秀。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懂得如何選拔真的人才。

  而我們呢?成績決定一切。成績才是硬道理。

  中國的教育制度,不僅放棄了對孩子的早期培養,還扭曲了教育的定位。

  我們的學校該放棄那些所謂的“德育之旅”。多在學習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使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的學校、老師、家長要齊心協力,因為孩子的“德育”之路任重道遠。



德育之旅 標籤:愛德華的奇妙之旅 新教育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