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經驗交流>學校德育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學校德育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學校德育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播種良好習慣 收穫健康人生

  由於我校所處郵政路南端,與縣政府有一路之隔。雖然近年來的生源各項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行為養成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我校的住宿生、留守學生和外來務工子女較多,學生思想狀況複雜,這給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尤其是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至2010年xx縣縣政府開始創建德孝之城,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我校帶來了生機。我校領導班子本着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確立了立足學生成人成才的需求,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滲透中華傳統教育中的“仁、義、禮、智、信”的內容,加強學生“心、知、言、行”等各方面的自身修養。

  一、創設良好的校園氛圍,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熏陶育人。

  優雅的校園環境是提供舒適的育人凈土,為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學校對校園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進行全新構思,全新打造出校園環境的整體美、藝術美和文化美,讓學生在自然、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中體味人與自然的關係,感悟傳統文化的真諦。

  1、利用校園自然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着眼,近處着手,改造社會環境要從改造學校環境做起” 。因此,校園環境建設,應該利用一切自然、人文景觀,營造德育和審美教育的氛圍,體現一定的文化品位,使學生感到學校就是自己的家,從而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當你步入實驗學校時,首先映入你的眼帘是,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樓上鑲嵌着的:“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願景及“今天我以實驗為榮,明天實驗以我為榮”、“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金字標語,讓你真正的感受到和諧的氣氛;教學樓前的孔子塑像,及在塑像的東南方向的牆壁上展示着的“仁義禮智信”的字畫,在字畫的前方,綠樹成蔭的地方若隱若現的讓你看到了“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的大理石刻字,更讓你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氣息,那紅紅的“踐行修身齊家,愛校敬業的實驗精神”幾個大字是實驗學校全體師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體現。

  2、利用學校文化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1)、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

  讓學校的每一處走廊、每一處樓道、每一處大廳都成為展示儒家思想精髓、國學精粹、教育感言、人生感悟的天地,讓牆壁成為與學生心靈對話的窗口。

  學校利用牆面、走廊、樓梯等空間,布置一些“仁義禮智信”教育的名言警句和好故事推介、中英文名言對照、字畫等,精心設計富有層次的樓道、走廊文化,使走廊、樓道具有了潛在的教育功能,使走廊、樓道“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隨時都能觸摸到祖國經典,感受祖國經典的博大精深。走廊文化建設方面突出“仁義禮智信”教育的精髓。每一層走廊文化,都突出一個主題,第一層是仁愛;第二層是忠義;第三層是禮和;第四層是睿智;第五層是誠信。樓道文化的建設使整個校園努力呈現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氛圍。

  (2)、讓校風、班風打造團隊精神

  在每個班級前門的左面牆面上都有一個展示班級文化的展示板,版面里有班主任寄語和班風。通過班集體的班風創建注重了“仁義禮智信”的教育,通過強化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愛學校、愛師長、愛他人等優良品質;協調了生生關係、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學會自主、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的文化長廊(2、3、4樓西側的展示板)、黑板報、手抄報、徵文、讀後感等大力宣傳中華傳統美德,讓中華傳統美德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3、利用學校人文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在教育教學時,學校要求教師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蓮 山 課~件 ]要把中華傳統美德在日常的言行中體現出來,要深入學習和鑽研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和學識基礎,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受到啟發。所謂:“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我校班主任實施“仁義禮智信”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

  其次,為了把養成教育延續到校外,讓學生在回到家時不會“原形畢露”,我校經常給學生布置“親情”作業,就是讓孩子回家給父母洗腳、給父母做一道菜、當一天家中主人、給父母一聲問候。把所做的事情用文字呈現出來,在班會上交流。我校在廣大家長的支持下,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 並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們也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中來,真正做到“三位一體”,齊抓共管,把學生的各種不良習慣扼殺在萌芽中。

  同時,學校青年志願者定期到南山福順敬老院服務老人,給老人洗腳、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給老人表演小節目等,培養了學生的尊老愛幼傳統美德。

  正是在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的引導下,學校的教師擁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有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養之有素的行為:形成了上下樓梯靠右行、見了老師要問好、見到垃圾隨手撿起的良好文明習慣。這就是實驗學校精神文化在師生心中積澱的結果。

  4、利用學校文化活動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學校在每個學年的西側都設立了宣傳展示板,展示板中有學生的書法作品、手抄報作品、徵文作品,讓學生有展示的機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每周升旗儀式上感恩、愛國教育,使學生自發產生強烈的熱愛母校和感恩社會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校園精神。我校還對學生進行了以《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行為規範》主題的養成教育 及知識競賽活動,從學生的語言、行為、學習、生活等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在校園內營造了文明禮貌、積極向上的氛圍。還開展了以文明禮儀為內容的“文明禮儀之星”“校園誠信之星”“學習之星”評比活動 。2012年5月份我校特邀請中國感恩勵志教育報告團到我校進行“感恩勵志”演講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都能積極踴躍的參加,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社會。9月份我校又邀請國學大師王竑錡老師到我校進行“弘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教育的演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立足校本,建立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機制,啟智凈魂。

  為了使“仁義禮智信”的傳統文化教育有效地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本着科學的態度有選擇的進行“仁義禮智信”的教育,使“仁義禮智信”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和完美的心理品質,達到學生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學校在校本課程上加大力度,以新課程中的“以德為本”的目標為基點,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性格特點因人施教。

  1、以校本陣地開發,寓養成教育陣地化。

  根據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的內容精髓,校長組織領導、老師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青春·成長》一書,此書分為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三冊。這三部校本教材,把傳統的文化融入到細微教育中,書內體現了守紀、交友、自尊、責任、尊老、禮讓、誠實、珍愛生命等內容教育。同時,為提升學生素養,學校又編寫了《經典誦讀》校本教材,讓學生在誦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選段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校本課程中,學校安排專人教師任教,生動活潑的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2、以學科滲透建設,促養成教育經常化。

  一堂好課的標準不只是教師教得多麼精彩、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而必須從多元化的角度、從全面素質培養的角度來進行評判。因此,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包含“仁義禮智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教師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要多激勵、多表揚,少批評、少否定。教師用自己的心去愛撫學生的心、與學生進行生命間的交流,樹立學生美好品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如:我校的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自我保護的技能以及意志品質鍛煉;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啟發學生學會感恩、學會人際間的相互支持與鼓勵;綜合實踐教師不僅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在製作作品中學會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母校、在物品的準備和整理中養成愛整潔和有條理的好習慣,這都蘊涵這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在課堂中教師巧妙地使“仁義禮智信”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悄然滲透。

  3、以國學經典熏陶,促養成教育系列化。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的思想等等,這些都是“國學”精粹,是全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開展“國學教育”,目的在於在全校興起“繼承民族文化精品,發揚民族優良傳統”的良好風尚,把“國學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深入持久地開展。國學經典實施內容包括:國學經典天天讀(每天早7:20-7;30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國學經典天天練(利用每天中午12;10-12:30時間段進行國學經典練習寫字活動),國樂經典天天聽(每天中午12;10-12:30時間播放國學經典音樂邊聽邊寫)太極武術天天操(利用大課間操時間進行太極武術天天操活動)。

  每當清晨你步入教學樓內時,你就會聽到朗朗的“子曰:……”誦讀聲,在誦讀中達到背誦,感受着古先賢的精神文化;每當中午當你步入班級時你都會聽見動人優美的音樂,你都會看見學生在那裡認真的臨摹古詩詞字帖,伴着沁人心脾的國樂,學生們在習字中陶冶了情操。體育課上孩子們優美的太極動作讓他們感受到的自然賦予他們的無窮的力量,身心的愉悅。

  在此向系列活動中我校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文化,在師生中形成以先賢為楷模,勤勉學習,奮發有為,立志成才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互助、勤學自強的優秀品質,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讓經典詩詞更好地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花香時時修人性,綠籬道道築愛心”,德育教育最終目的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建設和諧校園,讓每個學生成人、成才。我們相信,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同時,我們更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領導和同行更好的指教,以使我們吸取到更多更好的經驗,從而推進實驗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和更快發展。



學校德育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標籤: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