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優秀隨筆>讀《晉書》之《嵇康傳》

讀《晉書》之《嵇康傳》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讀《晉書》之《嵇康傳》

  文/嚴忠貴

  夜靜靜的,我斜靠床頭,瀏覽着二十四史之《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傳》。嵇康何許人也?和阮籍齊名,崇尚老、庄,好談養生服食之事,是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張回歸自然厭惡儒家各種人為的繁瑣禮教。對文學、詩歌、音樂也有一定造詣,善鼓琴,曾作《琴賦》。由於公開發表離經叛道、菲薄聖人的言論,遭到鍾會的陷害,被司馬昭所殺。在刑場行刑時向別人要了琴,彈奏音調無與倫比的《廣陵散》,感慨《廣陵散》將成為絕響。

  看到竹林七賢中河內人山濤在離任尚書吏部郎時,推薦嵇康出來代替自己的官職,嵇康便寫信給山濤,表示和他絕交,他在信中說自己遊玩于山水之間,觀賞魚游鳥飛,心裡感到非常快樂,一旦去做官,這些使自己愜意的事便失掉了,怎麼能捨棄自己樂意做的事,而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呢?

  我感慨唏噓,如文中所言如果嵇康順乎時代虔恭而沉默不言,災禍就不會發生,如天空的鴻雁鳴叫和諧,振翅向北方遨遊,順應時節而行動,就得意自在而忘卻憂愁啦。但那就不是孤高而不合群的嵇康啦,就不是富有正義感和反抗性,對虛偽的禮教和禮法之士極其不滿的嵇康啦。我頗認同人活着應順着自己的本性行動,各得其所。

  如嵇康給山濤的絕交信里所言,唐堯虞舜在位於世,許由隱居不仕,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楚國隱士接輿唱歌勸孔子歸隱。再如柳下惠、東方朔,是通達知命的人,安於低下的職位。

  人們的相互了解,貴於認識彼此的天性,然後順其天性給予幫助。禹不強迫伯成子高出來做官,是為了成就他的節操;孔子不向子夏借雨傘,是為了掩飾子夏愛財的短處。諸葛亮不強迫徐庶跟隨自己去四川,華歆不強迫管寧做卿相。是因為這些人是真正相知的人,了解朋友志趣,尊重朋友的“本性”。

  嵇康之所以堅決拒絕就是因為他仰慕古代隱士嚴光和鄭谷,安貧樂道而隱居,與世無爭。只願過貧窮的生活,教育撫養子女,時時和親朋故友敘談離別之情,談論往事,濁酒一杯,彈琴一曲,這樣志向情意就都滿足了。嵇康還有一個嗜好:喜歡打鐵。他住處有一株柳樹長得很茂盛,便引水將樹環繞起來,每當夏天,在樹蔭下錘打鐵器,樂此不疲。

  所以順着本性行動,各得其所。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綠肥紅瘦各有所好,好麵食好米飯口味不同。願意兼濟天下,還是喜歡獨善其身?願意深陷婚姻的圍城,樂受愛情的羈絆,還是喜歡做個自由的單身貴族,享受獨來獨往的洒脫?有什麼愛好,選擇什麼專長,走什麼創業之路等等,傾聽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吧,堅守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