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風而舞詩作《嵇康的符號生涯》共由《嘆號》、《分號》、《省略號》三首組成,讀之給人感覺有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裡面,儘管這類詩歌寫作已經是屬於久遠的寫作,但我喜歡裡面的韻味,喜歡裡面的文化,喜歡裡面給人豐富的聯想,等等。
應該說因風而舞這幾首詩歌的寫作方式不新穎,屬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比較流行的寫作,但我以為,只要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東西,它就一定還會有它生命力,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太深厚了,我們只要能吸取其中一點就可以受用一輩子。這一類詩歌主要是借古代優秀文化中的某個代表或典故來用現代詩歌的思維進行聯想,進行詩意的再創作、再升華。也就是說這一類詩歌一般都是新舊交融,用舊的東西進行新的思維。
但什麼叫新舊交融呢?
我以為,這一類詩歌寫作中所講的新,是指現代的新詩,是指現代的新思維;所講的舊,就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優秀文化代表或典故。交融,顧名思義,就是上面所講的指當代的詩歌作者借古代優秀文化中的某個代表或典故來用現代詩歌的思維進行聯想,進行詩意的再創作、再升華。這一類詩歌只有新舊交融,作品才能體現真正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與西方詩歌表現形式以及文化內涵有着本質上的區別,所以我們稱之為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而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又是這一類詩歌中不可缺的,也是喜歡中國文化的讀者最喜歡的,我就非常喜歡,儘管我也很喜歡西方那類詩歌的表現形式和文化內涵。
我認為,對我國優秀的文化,我們應該努力的吸收,去消化,去運用,只有這樣我們在自己現代詩歌的創作與創新中才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做支撐,不能完全否定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我國的古代文化是一座藏量極豐的藝術礦藏,是我國古代先輩們創造的極其可貴的精神財富,不但為當時的文化大放了異彩,還可以為我們今後創作與創新提供堅實的寫作基礎,對優秀的文化我們應該繼承和發展,這也是我為什麼比較喜歡這類詩歌的緣故之一,但我反對徘徊在前人文化的套子里走不出來,那就談不上繼承和發展,我們要站在這個基礎上去創新我們的現代詩歌。
平時,我們所說的文學修養,主要是指詩歌修養;而詩歌修養,又主要是指你深厚的文化底蘊,你的知識面。我認為,沒有一定的文學修養,是寫不出好詩來的,就算拼湊出幾首所謂的“佳作”,那也只是哄哄小孩子或者沒文化的街頭小市民的,就算你不停地寫下去,依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依然是毫無收穫。我堅信,只有善於吸收優秀文化的人,努力提高個人文化修養、做人修養,就算他們不寫詩,但從他們嘴吧了出來的東西一般都是富有詩意的,和一個有修養的人交談就好象是在讀書,是在吸取對方的營養;假如和一個沒修養的、心胸狹窄的人在一起交談,那就等於在進行慢性自殺,因為你在浪費時間。
藝術是相通的,我國近代、現代、當代的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甚至畫家、音樂家,誰沒有一些優秀的詩篇在腦海里呀?誰不會寫幾首膾炙人口的好詩呢?詩歌,是一門滲透藝術,因此也是一門普通藝術。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畫家、音樂家們,是最善於吸收文化的的大家,特別是善於吸收詩歌文化中的意境美,以此來滋潤自己的作品。這些人的作品,可以這樣說,如果是稱得上精品的無一不都是洋溢着詩歌藝術之美的。舉個例子,有的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畫家、音樂家,他們同時又是詩人。比如魯迅、老舍、沈從文、曹禺、朱自清、齊白石、田漢、黃永玉,賀綠汀、徐遲等,他們同時又寫得一手好詩,而且還是很有靈性的詩人。
古代文化中,有相當多的文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個我提倡繼承和發展。目前我們有些詩歌寫作者由於缺乏自身的文化修養,寫出來的作品一般都是些“假”、“大”、“長”、“空”、“泛”、“散”、“晦”、“澀”等,這是當前一些詩歌寫作者致命的通病,而且這類作者總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聽不進善意的意見和建議,這是這些作者最要命的地方。也許他們說只是愛好,只是寫寫玩,寫給自己看的,對藝術的追求還沒那個必要,但我想說的是,你既然寫上了就應該好好去寫,否則也對不住你手中的這支筆呀!
寫詩的人是需要文化的。沒有文化的人拼湊出來的詩歌,製造出的也只能是滑稽的笑話,也只能給人們提供茶前飯後調劑的笑料。中國古代的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夠大家學習一輩子,夠的大家享用一輩子。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吸收西方優秀的文化,把中西文化融會貫通,加強自己的寫作基礎,沒有基礎何談寫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說不用學習並吸收、繼承和發展這些優秀文化的話,那隻能說是無知,而且可笑。
今天借因風而舞詩作《嵇康的符號生涯》來發這番感慨,希望愛好詩歌的人能虛心去寫,也包括我自己,不要脫離學習、脫離優秀的文化去空寫,那毫無意義!也許有朋友會對我說風涼話,但說就讓他們說去吧!繆斯一般是偏愛虛心而勤奮的人,不會去偏愛心胸狹窄,眼裡容不了半點沙子,總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附:《嵇康的符號生涯》
“三國烽煙徐徐敗落/一個背影悄悄升起//歷史長劇中/一個清峻秀美的/標點符號/悄然站立//他閃亮在浩淼海洋/是一艘昭示前進的航船/撫平波濤洶湧的滿心創傷/用一顆落地有聲的頭顱/完成一個嘆號的行程”(《嘆號》)
“葯(五石散)與酒/什麼時候成為了/左眼和右眼/此岸和彼岸/將七根原本/同氣連枝的竹子/分散在胸腔的兩邊/一個靠近心臟/其餘靠近世象//能夠面對白雲沉默成石/能夠面對火焰澎湃如鐵/卻不能搬個凳子/會心凝望”(《分號》)
“把怒目生長在天上/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溫習/高高在上//把迷茫寫進《家戒》/教誨兒子/言行舉止/務必張弛有度//把傲骨埋葬在土中/為了讓竹子的根莖/比竹子更硬//把時代分成三段/直到話不言聲”(《省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