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文化隨筆>如何看《詞韻簡編》刪去《詞林正韻》“入派三聲”

如何看《詞韻簡編》刪去《詞林正韻》“入派三聲”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詞韻簡編》對《詞林正韻》刪去僻字與調整標目於其序中已有說明,而為何不對所刪“入派三聲”,即入聲音轉化為平聲、上聲或去聲的問題做出說明?我以為:

  1、《詞林正韻》僅是將派入平上去三聲的入聲字標出,並未斷定其可否通用

  戈載於《詞林正韻》發凡中說:“詞韻與曲韻亦不同,制曲用韻可以平上去通葉,且無入聲……詞則不然,況四聲缺入聲而詞,則明明有必須用入聲之調,斷不能缺。故曲韻不可為詞韻也。惟入聲作三聲(平、上、去),詞家亦多承用。如晏幾道《梁洲令》‘莫唱陽關曲’,曲字作邱雨切,押魚虞韻。柳永《女冠子》‘樓台悄似玉’,玉字作於句切……黃庭堅《鼓笛令》‘眼廝打過如拳踢’,踢字作他禮切,押支微韻……又有作三聲而在句中者,如歐陽修《摸魚兒》‘恨人去寂寂,鳳枕孤難宿’,寂押精妻切。諸如此類,不可悉數。故用其以入三聲之例,而末仍列入聲五部,則入聲既不缺,而以入聲作三聲者,皆有切音,人亦知有限度,不能濫施,以自便矣。”戈載此言是解釋詞韻與曲韻的不同,並以入聲字作為其論點的論據。這說明,入聲雖作三聲“詞家多承用”,且其例“不可悉數”,但“作三聲者,皆有切音”,更“不能濫施”。這僅是舉前人有切音的入聲用於詞之例來佐證自己的論點,而並未作出其可通用或通押的定論,故有“以自便矣”之言。

  2、戈載所舉的幾個入聲用韻詞例屬個例且亦有偏頗之處

  戈載《詞林正韻》所舉詞例,如晏幾道《梁洲令》“莫唱陽關曲”,《欽定詞譜》解釋:《詞律》云:“前段起句,[曲]字音[去],北音也,即是起韻。”按《中原音韻》魚摸上聲中有“縷”、“處”等韻,以入聲作上聲中有“曲”字,從之。又如歐陽修《摸魚兒》‘恨人去寂寂,鳳枕孤難宿’之詞,其本身就是單列一體,“恨人去寂寂”之格律依譜為“仄平仄仄仄(並非“按律寂字處該平”),[寂]尾字處並無叶韻要求,故《欽定詞譜》云:“此詞前段起句及第三句多一襯字,又後段第四五句句讀不同,疑有詐誤”。由此可見:此種詞例純屬個別案例,不具普遍性,入聲同上聲、去聲合為仄聲,所不同僅是在詞韻中,入聲為單獨的一類聲韻而已;故戈載所舉入聲用韻詞例亦不盡準確。

  3、戈載編撰《詞林正韻》本意亦是其中一個因素

  戈載於《詞林正韻》發凡關於如何用詞韻有其精闢見解:“詞韻較之詩韻,雖寬要,各有界域……異哉,毛奇齡之言!曰:詞韻可任意取押,……其他歌之與麻寒之與監無不可轉入聲……毛氏論韻穿鑿附會,本多自我作古;不料喪心病狂,敗壞詞學,至於此極。夫古人所作豈無偶誤?然名家雅制正復不少,誤者居其一,不誤者居其九。予不解,學古之人何不學其多者,而必學其少者?且不學其是者,而必學其非者乎?自喜泛濫,而反借古人,以為文過,豈不可笑,豈不可嘆!”由此可見,戈載對詞韻濫押多以忌斥;對那些寡學、學非者亦給予毫不留情痛斥。戈載這些觀點無疑也是《詞韻簡編》不對所刪“入”聲字派入平上去三聲做出說明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