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文化隨筆>窺鏡,得境

窺鏡,得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誠如六祖慧能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或許是空靈的至高境界吧!若心中有一明鏡,照人可知得失,照史可知興衰,豈不妙哉?學會有心中的明鏡領悟生命的深意,達到禪家所言三境界:看破,放下,自在……這才是生命的本質

  心中自有一明鏡,照人,方知得與失永遠相伴,方知快樂只是一種心態。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曾談到“死不是一件急於求成的是,它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也曾自嘲道“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他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探索與面臨死亡時的超然洒脫令人頓生敬意,一面明鏡,窺得其人生意義……縱然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依然笑對人生,也贏得了眾人的敬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如托爾斯泰所言“美麗的不是風景,是靈魂”。其高尚的人格將永存心中,得失相伴,也驗證了那句老話,福禍相依。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方能認識自我,人生人生的本質。

  心中自有一明鏡,照史,可知歷史的變幻莫測與歷史的沉重。《論英雄列傳》中曾寫道“他們雖死在一時,卻活在千古。”古往今來,這樣的“他們”還少么?布魯若在追求真理時所高喊的“高加索的冰川也澆不滅我心中的熱情”仍回想在耳邊;西川所嘆“在一個灰暗的時代,他是唯一的靈魂”仍在心中盪起陣陣漣漪。歷史的興衰無常,令人感慨,也唯有那些為正義而奔走奮鬥的人們,才會被歷史所記住,存在於歷史的明鏡中。歷史瞬息萬變,不變的,是那些高貴的靈魂。鏡中窺歷史,方知歷史最初亦是最真的內涵,

  心中若有一明鏡,讀史方知其苦澀。《千年一嘆》中曾嘆道:永久是簡單,是對千年風沙的接受與滑落”。但可曾想過,若心中無明鏡,又怎能體會到歷史的沉重與理性的冷峻?若心中無明鏡,又怎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祭奠的悲壯與叩問心靈時的悲哀?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如何做到?或許很簡單吧,讓自己心中擁有一明鏡,照人,可知“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照史,可知“從來富貴欺學問,真文章在孤燈下”,讓自己活出自在,活出超然的境界,便能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