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文化隨筆>書法╠╠旅美散記(十五)

書法╠╠旅美散記(十五)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臨寫《唐懷仁集聖教序》,學王(羲之)字,每天2小時,堅持了6年多,自覺有些功力,作品可以示人,去年去日本,向幾位文化老人曾經試着贈送過幾幅,很受歡迎的。今年去美國旅遊,私下議就一項“傳播行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到美國的行動――我將我的18張書法作品,分裝於18隻信封,在信封上貼上印有中英文“中國書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到美國”的小紙片,計劃每到一個城市無償贈送給當地的文化老人或喜愛中國文化的賓(餐)館。另外,還錄了我自己拉的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每天1小時,也已堅持了8年),列入我的“傳播行動”的內容,也一併拿到美國去作一次民間展示與交流。

  那天,乘美國國內航班DL3060(一架僅80座的小飛機),從底特律飛到布法羅,一小時行程,我們夫婦倆的機座是20C、20D,最後一排,靠窗,登機坐停后,發現前排一老美(估計40多歲)正低頭畫畫,已構成的畫面是中國一支傳統的“龍紋柱”,與北京奧運火炬類似,上面的盤龍栩栩如生……呀,他懂中國文化,他該是我設計中的第一位書法贈送對象了!連忙從背包里拿出一隻信封來,站起身,雙手遞到他的面前,他接了去,小心地抽出內容,展開來細細地看過一會,復又遞迴,我指指信封上的兩行英文,再用手指指他,意思是送他的,他會心地笑了,也站起身來連聲說:“Thankyou,Thankyon!”(謝謝,謝謝)。啊,第一次“傳播”,我成功了!

  我以為,第一次“傳播”成功在於找對了對象,第二次卻找錯了。那是在紐約市曼哈頓中央公園的林蔭道上,兩邊椅子上坐滿了休憩的遊人,其中夾雜着各類藝人,有雜耍逗樂的,有替人畫肖像的……在第五大道的名牌店裡看“暈”了精品的我們,也來到中央公園找位置坐了下來。早上出發時,我就在包里放了兩封“書法”,此刻正是“傳播”的良機:我看見旁邊是一位看報的老者,向他點頭打了個無聲的招呼,笑笑,轉手送上一封“書法”,他沒看就往自己的一大堆報紙內一插。看完報,他起身將報紙丟入一隻垃圾桶內,坐在旁邊的老伴眼尖,見他把書法也一併丟了,連忙過去從那堆報紙內拾回了信封。拍了拍塵土,抽出書法展了開來,剛好有一位給人畫像的畫家過來駐步欣賞,老伴見有人喜愛,自作主張送給了他,一問,畫家原是中國山東過去的移民,10多年了。

  中間的“傳播”過程,恕不贅述。就說說最後一幅作品的歸宿。到舊金山,就是美國本土的最後一站了。走進“五福樓”(餐館),看見牆上掛着“萬事如意”四個大字,字不怎麼好,裝裱卻講究,篇幅也不小……推想這家餐館的老闆定是一位中國書法愛好者,我便與老伴商量,留下的最後一幅字就贈送給這家餐館吧。老伴上前問了那位頭髮雪白正在端菜的男服務生(後來知道他是這家餐館的二老板),當老闆接去“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的橫幅時,滿臉掛笑,連說:“Thankyou,Thankyon!”

  “傳播中國文化到美國”的另一個內容是我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我也只說其中一次。那是在華盛頓飛往拉斯維加斯的飛機上(天上有7個鐘頭的飛行),旁邊坐的是一個美國青年學生,我們各自的耳朵上都插着耳塞,聽各自的音樂,看他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書(頭頂有一路光射在書上),有滋有味,也不知過去多少時間,我見他退下耳塞,我也跟着退下,用手做了個兩人對調的動作,他搖搖頭,表示不同意。我執意將我的耳塞送到他的耳邊,他才勉強聽了起來,聽過一會,他將耳塞塞緊了,一邊聽,一邊還晃起腦袋來……一曲聽完,又聽一曲,他竟樹起大拇指:“Verygood!Verygood!”(很好,很好!)

  我的“傳播行動”(跟美國人交流),有成功,有失敗,成功里有失敗,失敗里也有成功,最終,當然是成功多於失敗。問題是我的口語不行,常常不能達意,影響了傳播交流的深入。事後我想,一直來,我們缺少跟美國人的主動接觸(尤其是民間),中美人民產生的各種偏見,就是因為溝通太少。許多普通美國人,不知道我們關注的是什麼,我們的價值是什麼,我們的困惑是什麼……他們對中國人真的了解很少,也不是他們不願意了解我們。其實,我們不比人差,我們不能老是將自己定位於小學生,需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中國人是有能力向外傳輸觀念的。我的“傳播行動”就是證明之一。



書法╠╠旅美散記(十五) 標籤:萬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