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21歲的湖南人吳艷春,眾目睽睽之下殺死了同齡的舒照嶺,悲劇的背後,是同樣凋零的鄉土,和令他們夢碎的光怪陸離的繁華都市。
看了故事的前前後後,感到心情分外沉重。不希望看到如此的事情再次發生,卻又如何避免此類悲劇的重現。
事情的起因是吳艷春屢次被騙,感到生活失敗,最後一次通過中介找工作在後被騙中介費(300元)后,殺死了中介公司的員工舒照嶺。
現在,八零后、九零后等年輕人,處在急劇的大變革時期,心態普遍變得焦慮、浮躁。這可能是社會轉型期無法避免的陣痛。
從上學到工作,巨大的現實落差,讓很多年輕人迷茫無措。工作難找,薪酬很普遍不理想。如果沒有家庭的資助,全靠自己努力實現買房買車等事情,幾乎天方夜譚。有少數的精英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物質條件的大躍進,但僅僅是少數。
急功近利的社會,讓人普遍沒有耐心等待,於是,傳銷以及類似傳銷的工作大肆盛行,用近乎於洗腦的方式讓很多缺乏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深陷其中。吳艷春也曾有被騙到傳銷的經歷。
很多人也曾想踏實奮鬥,靠自己雙手打造一片天地,但浮躁的社會環境,遮蔽了很多人的雙眼,淹沒了很多人的心靈。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年輕人缺乏自我調節的心境,偶爾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后,往往難以排解,屢次遇到不如意事,就會產生極端想法和行為,最終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責任不能僅僅歸結在年輕人身上,處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或許都有責任,也許你我都對這環境起到過推波助瀾的作用,大環境,不是單個人能夠實現的。
但這是我們鬱悶的合理理由嗎?我們能抱怨大環境的不公嗎?要說生活不容易,我想,我們父母輩、父母的父母輩,比我們現在的環境要惡劣的多。沒有哪個時代的人比哪個時代的人壓力更小,只是遇到的問題不同而已。對於八零后、九零後來說,身處在和平年代,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相對較好的環境中,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對於幸福的標準,則依據每個人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比如,想擁有1萬元的人,擁有了10萬元,他會非常滿足;而對生活期待100萬元的人,擁有同樣的10萬元,則會極為不滿足,離目標太遠。可見,幸福,和外部條件有一定的關係,但也不是絕對的正相關。真正的幸福是擁有一份好的心境,實事求是地過好自己的生活,遇到苦的時候,可以苦中作樂,遇到樂的時候,能不驕不躁。生活,不會總是苦,也不會總是樂。很多時候,苦樂就像天氣的陽光和陰霾一樣,不能左右,但上帝的偉大在於他同時賜給人一顆可以自由調節的心境。
生活並沒有刻意對誰不公,不一樣的是,每個人的生活哲學不同。
謹以此文 三省吾身
2012-9-23 11: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