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走近千家萬戶,為我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伴之而來的就是話費的支出。話費支出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支出,因每個人交流的範圍不同,其所佔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不含能報銷話費支出的人群),話費不得不使我們考慮的成本,所以有人選擇了“全球通”、“親情號碼”、“買手機贈話費”等各種方式,以儘可能地減少話費支出。
我開始使用手機的時間較晚,嚴格上來講,由於自己保守,又吝惜買手機的成本和話費的消費,所以遲遲未買。也主要是自己的業務較少,交友的範圍很窄的緣故吧,所以約在三年前,我才正式使用孩子淘汰下來的一個手機(當時已是不得已,因為兼職了一家公司的會計,便於與老闆與稅務局方面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當時我就在各種話費套餐中選擇有利於自己的話費消費方式。我當時單位的電話很方便,辦公桌上擺着兩部電話,無論市內或長途輕輕一拔就可以拔通,並且不受任何限制,所以就選擇了一種每月支付15元的基礎費(含來電顯示),接聽不花錢,拔打電話0。3元/分,盡量不打(用單位的電話打),只接聽,如果看到來電顯示為家人的號碼,就掛斷,用單位的電話打回去(還為家人節省了話費),這樣每月的電話費基本上能控制在20元左右。
後來,由於自己在外兼職的業務多了些,隨之而來的就是電話費的增加,因為有些事情發生的時間不只是在工作時間,所以使用自己話費的頻率就增加了,雖然所兼職的公司給一些話費支出補助,但依然精打細算,能省則省,自覺不自覺間在計算着通話的成本,但話費的支出已達60元/月,即使這樣還在使用發信息的方式降低着通話的成本。
再後來,我離開了工作的那個城市,因家人及朋友還在那座城市,我並沒有立即更換電話號碼,就開通了“全球通”,也就是說,接聽外地電話免收“漫遊費”,每月有幾百分鐘的通話時長,但是這是我的話費支出已升至80元/月了,當然其中不泛還包括各種收費(如銀行賬戶信息變動提示、各種服務等,其中有些收費自己都不清楚是怎樣產生的)。起初這種話費方式還覺得很好,既便於與老朋友的溝通,又不需要再增一部手機(如果換一個新號,很多老朋友更新的未必那麼及時,聯繫起來不那麼方便。而我手機又沒有使用雙卡的功能)的成本。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所在的單位電話拔打長途不很方便,而我的電話大多是長途,因為牽挂家中的老人,挂念在外讀書的孩子,此時一個電話、一個信息,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莫大的安慰。這時話費的成本已不是我考慮的主要因素了,只要能聽到親人的聲音,獲悉家人的信息,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了,所以基本上每天都要拔通老人的電話,報一聲平安,問候一下老人,間或與孩子通個電話、發個信息,或在上聊幾句,對我這顆漂泊的心或許是一種最好的安慰方式。
話費支出因我們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此時此刻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家書抵萬金”的含義了,在親情、挂念,話費的天平上,話費的高低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份“親情”。
所以我正等待孩子淘汰的第二個手機,這樣我就可以使用兩個號碼了,一個是原來城市的號碼,一個是現所在城市的號碼,便於與家人、新、老朋友的聯繫,同時還會權衡最低的通話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