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勇
說到“勤勞致富”,我們常常深以為然。你看那些農民工,靠外出務工,在公司或工廠苦幹實幹,加班加點,幾年回來,就在附近的城市購置了商品房,或在老家蓋起了別墅式的小洋樓。這不是勤勞致富的結果又是什麼呢?
但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一種慣性思維,覺得勤勞與致富從來就有因果關係,甚至覺得致富就是勤勞的必然結果。果真如此嗎?
目下,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民,他們一年四季,勤勤懇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他們與那些有錢人相比,富裕了嗎?沒有。如李嘉誠、比爾蓋茨等億萬富翁,他們就真的比普通農民更勤勞嗎?顯然不是,但他們卻富得流油。
就是同樣一塊地,如果種不同的東西,也許付出的多收入卻少,而付出的少收入的卻多。就拿目前貴州來說吧,一塊田種水稻與種茶葉相比,可能你種水稻付出很多,但收入甚微,而種茶葉你付出得很少,收入卻較多。這是為什麼?這是市場的結果,是產業結構的緣故,與勤勞有緣嗎?
阿拉伯半島氣候乾旱,很多地方都不是理想的人居環境。那裡的老百姓與中國的老百姓相比,總體來看,要清閑多了,卻又要富裕多了。為什麼?因為他們那裡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近年來,青海湖畔的藏族牧民走上了致富的新路子,是他們比以往更勤勞了嗎?不是。是因為美麗的青海湖像一顆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青藏高原東部,每年都吸引着眾多的海內外遊客。這些都是依靠資源致富的結果。
成清波原來是湖北一個小縣城的中學老師,在過去十多年來,依靠“炒股”,他的個人資產膨脹了4000多倍,現在已達到40多億元,成為國內“炒股”致富的超級富豪。成清波富裕依靠的是什麼?依靠的是法人股買賣獲利,及他的膽識、運氣與眼光,甚至還有投機。
筆者要說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勤勞未必就可以致富;另外,如要致富,還有一些因素,如機遇,如眼光,如知識,如能力,如智慧,如根基,如市場,如資源,如資產,如信息,如科技,如政策,如優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