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讀書隨筆>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我想大部分70后、80后對黃家駒的《光輝歲月》這首經典之歌都並不陌生,談不上耳熟能詳,但也至少能跟着節奏哼上幾句:“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傍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但是我想這首歌創作的背景應該沒有多少人知道,恕我孤陋寡聞,如果不是曼德拉先生逝世,我也不知道這首歌竟來源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類鬥士——曼德拉先生。

  1988年黃家駒率Beyond樂隊遠赴非洲肯尼亞進行演出,親眼目睹了第三世界飽受戰爭和災禍摧殘的人民,他們的對非洲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非常關注。除了樂隊一貫關注社會現實的創作態度以外,曼德拉的故事更是引起了黃家駒內心強烈的共鳴。

  在這樣的背景下,和曼德拉先生有着一樣激情的黃家駒為人類獻上了一曲精神大餐,企圖用音樂的力量摧毀黑暗的世界,表達一位音樂人士在人類困苦面前的良知。最後,誕生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光輝歲月》,歌頌了一位征服東西方的鬥士——曼德拉!據說,後來曼德拉出獄后,還專門找人翻譯了這首歌曲,他聽后潸然淚下。

  當時的曼德拉還不是南非總統,而是在羅本島被囚禁了25年的階下囚。這時據他出獄還有二年。 他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27年,一個人的三分之一生命在牢獄之中度過。是什麼理由支撐他艱難地活下來呢?信念!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強信念!

  據媒體報道,曼德拉先生當時的監獄只有4.5平方米,和我們前幾天新聞報道的“井居”平米差不多。4,5平方米,不到今天個別幹部一個辦公桌大的地方,最後,卻成為了一個令東西方無數人崇拜的人類鬥士、精神領袖、世界英雄。曼德拉已經不再屬於南非,而是屬於整個人類世界的遺產,他讓我們這些平凡的人活得更像人、活得有尊嚴。

  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獲得美國費城自由勳章;

  1994年,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1998年9月曼德拉訪美,獲美國“國會金獎”,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這一最高獎項的非洲人;

  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授予“卡馬”勳章;

  2010年起,將每年7月18日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的生日定為“曼德拉國際日”,以表彰他為和平與自由做出的貢獻。

  曼德拉的偉大,不僅在於他卓越的領導能力,還在於他不迷戀個人權力。1996年新憲法通過後,78歲高齡的曼德拉明確表示不謀求連任非國大主席,並將在1999年第一屆政府任期屆滿時辭去總統職務。曼德拉的政治遠見和高尚人格,使執政的非國大順利地完成了政治權力的新老交接,保持了南非政治的穩定。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在慶祝曼德拉89歲生日的演講中感慨到,“曼德拉樹立了一個絕好的榜樣!”

  曼德拉在1999年從總統職位卸任后,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發展南非和非洲的教育、消除貧困和防治傳染病當中。

  曼德拉的一生一如黃家駒的光輝歲月,雖然離人類遠去。但是,在世界範圍,曼德拉是一面道德和正義的旗幟。

  他逝世后、聯合國為他降半旗致哀,西方主要大國領導人都發出了沉痛的悼念之情、向他致敬!

  試問,這樣的舉世矚目的悼念有哪一國的領導人逝世后能享受如此殊榮。但是,曼德拉做到了!

  就如曼德拉在由克林頓發起的曼德拉基金會演講的開幕辭中說,“在21世紀初,我們的世界仍然有過多的不和諧、仇恨、分裂、衝突和暴力。在我們的個人和社會生活中關心他人,建設一個我們熱切盼望的更美好的世界,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標籤:歲月神偷 光輝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