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之美國旗下講話稿
感受語文的美
初二11班 姜詩韻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初二11班的姜詩韻,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感受語文的美》
說到語文的美,有同學可能會想:語文的閱讀理解那麼難以把握,寫作文那麼費腦筋,卷子扣分總是那麼多,哪兒有什麼美可言。那大家不妨來聽我說說我所感受到的語文之美吧。
語文總是離不開文章,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字,而語文的美,就美在它的書寫形態。因為我從小就學習書法,至今八九年,所以對漢字形態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從小篆到隸書到楷書再到行書和草書的演變過程中,每一種字體都有其獨特的美。楷書字正腔圓,隸書瀟洒飄逸,行書如行雲流水,草書則粗獷豪放。每種字體都爭相綻放出語文書寫的形態美。
看到字后,其次就是讀。語文的美美在它的音韻。眾所周知,漢語有四聲,因為四聲的存在使文章讀起來抑揚頓挫,婉轉動聽,富有節奏感和聲韻美。記得一次早讀,我聽到隔壁在朗誦岳飛的《滿江紅》,聲音鏗鏘有力,氣勢排山倒海,我沉浸在這洪亮的聲濤中,感受着那氣壯山河的壯美。
那之後,就是語文所要表達的內容了。如果說形態和音韻是語文的外在美,那麼內容和含義就是它的內在美了。這種內在美可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中通過讚美奇偉雄壯的景色所表達的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情感美,可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表現的深刻人生哲理的理趣美,也可以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豪邁氣魄的美。語文課上,我總是被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詩歌中表現的那些美好情感所感動所陶醉,總是被其中深刻的人生哲理所折服所警醒。
總之,自古以來,語文就是人們用語言文字來表現美傳達美的課程。語文,不單單是學校的一門考試科目,更是將我們帶入美好境地感受無限美好的廣闊天地。我們只要目光高遠一些,拋卻功利之心,靜下心來,沉入其中,就能真正地發現語文的內涵和美麗,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一名語文老師心中的語文之美
預備語文備課組長 高曉琳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下面我就從一名語文老師的角度描摹一下自己心中語文之美。
她是列國分分合合中有志之士口裡的忠效;她是盛世浩浩湯湯中及冠之身心裡的抱負;她是文明最純粹的地方;她是審美最質樸的天堂……她就是我心中的"語文".
她在等待,等待着,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
她的記憶深處,有着太多的紛塵。多少次,欲言又止;多少次,緘口嘆息;多少次,愕而怒喝;多少次,欣然婉絮……
她記得,近八千年前初露曙光的她,正如一個黃毛丫頭,不諳世事,不喜羈絆,風一般地在廣袤的中原地帶奔跑,不回頭。
當在甲骨文的龜殼上向上攀爬時,從對生存最基本的滿足,到對審美的重視,她的子民有了對美最膚淺的認識。人們,開始從一種本能需求變成了更高層次的靈魂嚮往。隨着漸漸對靈性的追求,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的演變中,地蛇變成了天龍,鳥雀變成了金鳳,人類有了圖騰的崇拜,有了精神的寄託。
她也漸漸出落得楚楚動人,落落大方起來。
她記得,當對美的追求到達了一種極端,就不得不"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了。好似一個富有慧根的少女,她在雲鬢清風,袖袂飄逸間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
歷史中期對宗教的大肆發揚不失為上上計。新的審美形式把原本暗暗隱發的審美疲勞掃蕩一空。在口口相傳的故事與栩栩如生的壁畫中,這些推行方式使得宗教有了一席之地。人們開始如吸食鴉片一般貪婪地呼吸着她的氣息,追隨着她的步子。衣衫襤褸者不再為貧窮而蹙顰,叱詫風雲者不再為好命而炫耀;持簡寒窗者不再為進仕而憂煩……
她以她從容不迫的節奏使得一波大浪以最柔軟的方式撞上了早已備好的破浪錐上。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她開啟了審美的劃時代意義,那就是自由。不再有羈絆,不再有約束,她漸漸發現,草地上的路遠比她安排得更有章法,更有軌範。越來越多才子佳人把原本已熙熙攘攘的文化又變得大統一又不失個性。文派、詩派、畫派等等的出現使得她越發認可了自己大膽的舉措。
她又是央央中華。她的記憶深處,沒有國界,沒有親疏,沒有階級……
誠然,與其說文學記錄了華夏民族以及人世間的榮辱興衰史,不如說這是一部美的史冊。秦統一舉國上下的壯美;張騫出使西域的義美;隋唐開通運河的勢美;各國暫結紛爭的宏美……
萬物依道而始,至美順道而發。
她的記憶深處,那經久不衰的秘密,就是永遠不要低估美的力量。雖曰美,實乃道。擁有了大同之美,何憂令名不彰?
贊曰:"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彩玄聖,炳耀仁孝。"